打通家政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大宗食材集采集配、推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4月17日,记者从“遇见丰台·众汇京彩”——丰台区营造良好消费营商环境成果创新发布活动上获悉,丰台区已累计建成6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成立新发地集采集配联盟,着力提升辖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满足感。
成立新发地集采集配联盟,赋能“菜篮子”降本提效
位于丰台区南四环的新发地市场,作为首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承担着全市70%的农产品供应任务,被誉为北京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如今,正通过开设常态化市集,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近几年,在丰台区委、区政府的引领下,我们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推动农产品交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新发地农博公司总经理贾晓鹏说。
贾晓鹏介绍,在丰台区商务局的牵头下,新发地将成立新发地集采集配联盟,整合批发商、采购商、种植养殖企业以及金融、物流等服务资源,打造覆盖全链条的合作平台。联盟将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推动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统一服务,实现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通过引入智能配送系统优化路线规划大幅缩短配送时间,同时依托集采集配联盟的规模优势,采取集中采购和价格磋商机制有效降低中间环节成本,让市民享受到更优质、更实惠的服务。
据悉,丰台区立足拥有新发地市场等较大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优势,加快推进大宗食材集采集配,印发专门的指导意见,促进食材集采集配工作,进一步提升供应保障能力,稳定生活必需品价格。
63个便民圈“圈”出幸福感,家政服务一键查找
类似的特色消费场景,在丰台并不鲜见。“生活服务业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最直接的服务行业。丰台区持续加强服务供给能力建设,鼓励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聚集,构建功能更加齐备、服务更加优质、管理更加高效的生活服务业体系,提升辖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满足感。”丰台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发布了丰台区促进生活服务消费工作情况和亮点措施。
近年来,丰台区已累计完成6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居民生活便利性显著提升。“为加快打通家政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拟在26个街镇均新增至少1处家政服务网点。推进家政进社区活动,鼓励家政企业以独营、嵌入、合作、线上等方式进驻社区,发动辖区养老驿站、物业公司、超市便利店、餐饮等企业,鼓励增设家政服务业态,加强融合发展,不断优化网点布局。同时,将家政服务的网点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电子地图更新,市民可以从便民生活地图上直接找到服务网点,实现一键式搜索、联系、导航等功能。”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企业点赞“丰宜服务”,共同构建优质消费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本次创新发布中,叮当快药、宋家庄鱼市等企业代表也来到现场,畅谈在良好的消费营商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情况。
每天早晨,叮当智慧药房的“人工+智能”分拣系统就开始高速运转。依托智慧化指挥平台,该企业实现了从药品采购、仓储配送到终端服务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每一盒药品都可追溯来源,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叮当智慧药房(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汪献忠介绍,为了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公司还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和先行赔付制度,95028客服热线和专业服务团队24小时待命,确保消费者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叮当智慧药房已在丰台开设门店,实现了街镇药品配送的全覆盖,成为社区居民信赖的“健康守夜人”。未来,叮当快药还将探索“药店+中医门诊”等创新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的健康服务。
政策红利加速“首店”效应,助推“国际美食之都”建设
“我们在项目落地时,从办理证照到商圈资源联动,享受到相关部门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宋家庄鱼市·湘野土菜餐厅创始人杨金祥说,经过数年发展,丰台区已形成“老社区烟火气+新商业增长点”的独特优势,宋家庄鱼市位于方庄南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商业业态成熟、网点布局聚集。“我们希望通过首店落地,打造区域商业业态升级的‘微样本’。”
据悉,丰台区全力推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近年来,丰台餐饮行业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新服务、新业态等相继涌现。西雅俄式餐厅等44家餐饮首店品牌落地,提升餐饮国际化水平;福建菜馆成为全区首家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第一批34家“丰台老店”集中亮相。
从制度创新到数智赋能,丰台区以“首创”力量构建起全链条营商环境服务体系。未来,丰台将持续释放改革集成效应,让“首创”基因催生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消费营商环境建设新模式。
来源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通讯员刘洋王旭
记者 袁阳
审核 赵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