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区高三考生结束了“一模”考试,成绩和排位也已经出炉,但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并不清楚该如何使“一模”数据进行高考志愿规划。很多考生和家长拿到“一模”成绩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一模”分数怎么转换成市排名?“一模”位次怎么用来做高考志愿初选?“一模”的成绩大概可以定位到哪些高校和专业?孩子的考试成绩与目标志愿是否做到吻合……
2025年4月20日(周日)9:00-12:00,“一模”后出分知排位后第一场北京高招咨询会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校区)全面启动!70余所京内外知名高校云集,招办负责人亲临现场指导,为2025年高招志愿填报指点迷津、把准方向!
一模考试之后,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复盘。
分类依据:
这个题目是否拿到了分数,没有拿到满分的记为没有拿到分数。这个题目是不是会。如果这个题目在非考试状态下做,能拿到满分,可以认为这个题目考查的知识是清楚的,技能是具备的,定义为会;这个题目在非考试状态下做,仍然不能拿到相应的分数,即定义为不会。
依据上述分类依据可以把题目分为四类:
(1)会且拿到了分数;
(2)会,但没拿到分数;
(3)不会,但拿到了分数;
(4)不会,也没拿到分数。
四类题目的处理方式
会且拿到了分数的题目可以不分析;由于试题本身难度过大造成的不会,也没拿到分数可以暂不分析,虽然听起来不应该,但其实这在中学阶段属于正常情况,解决这类问题的投入与产出比不高。在之后考试的时候可以调整答题策略,这种问题最后再做,因为得分的可能性最小。
会但没拿到分数的题目优先分析,确定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具体方法见第二步。
不会但拿到分数的题目也要认真对待,不能忽视,把自己不会的知识点真正搞懂。
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的维度包括:
(1)知识掌握问题:知识缺陷、模型不清;
(2)解题思路问题:无思路、思路不完整、对思路的理解不够,做题时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思路运用不够熟练;
(3)能力问题:信息理解与提取能力不足、模式识别能力不足、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计算能力不足等等;
(4)答题规范问题:答案不严谨、不能完整地进行表述、不能使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述;
(5)心态问题;
(6)身体原因(病、累);
(7)考试时间统筹分配问题;
(8)注意力瞬时性流失问题。
针对错误的不同维度进行有效调整的方法:
(1)知识掌握问题:回到知识点本身,理解知识、练习、解决含糊不清的地方,做到熟练掌握。
(2)解题思路问题: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找到自己之前为什么想不到此类思路的原因,是因为被干扰项迷惑还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自动化,想不起来还是习惯性地用某一种错误的思路。找到真正的原因之后,再独立地练习几道同类型的题目,强化解题思路的自主运用。
(3)能力问题:定位是哪一种能力不足。
a. 如果是信息理解与提取能力不足,需要加强阅读训练,提升自己理解比较长的语段并迅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b. 如果是模式识别能力不足,可以对知识点做常见出题模式的总结与梳理;
c. 如果是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推理不严谨、循环论证、分类不当、偷换概念等),则需要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d. 如果是计算能力不足,需要强化计算训练。总之,做专项能力的突破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能力短板。
e. 答题规范问题:更加注重书写的规范性、符号的规范性、打草稿的规范性、表达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f. 心态问题:
① 考试时特别着急,很想赶紧做完导致的审题不清、计算错误、推理过程不严密等问题。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提醒自己不要着急,沉下心来,按部就班地做。
② 考试时过于紧张导致的思维受阻,原来记住的知识点想不起来了或者把简单的题目想得很复杂,想了一段时间之后更混乱了,只能随便作答。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提前练习如果考试时紧张了可以怎么调节情绪的方法,避免在之后的考试中过于紧张。
③ 考试时受到干扰(比如: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前面有难题不会;前面做得特别顺利等)导致心理波动较大,不能静心下来,难以专注于问题,导致掌握的知识不能输出。如果是这种情况,需要在平时有意识提升自己的自信度和心理适应能力。
g: 身体原因(病、累)
平时调整作息,增加睡觉时间,不打疲劳战,保证自己较好的身体状态和精力状况;加强日常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健康饮食,按时吃饭,补充充分的营养。
h: 考试时间统筹分配问题:
改变自己的答题习惯,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来做自己会的题。比如:遇到难题不要纠结,敢于跳过;作文尽早开始写,减少构思时间等。
i: 注意力瞬时性流失问题:
有一些同学做题和考试时频繁地短暂分心,可能读一道题中间会有几秒钟的走神。这种分心时间很短,你可能有时候意识不到。但是这种短暂的分心会影响对题目的理解,导致忽略一部分信息。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平时练习正念来改善自己注意力瞬时性流失的问题。持续一段时间每天十五分钟的正念练习就会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答题规范问题、心态问题、身体原因问题、考试时间统筹分配问题和注意力瞬时性流失问题,一些同学会觉得不是问题,下次考试注意就行了。其实不是,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调整和解决,它同样会在下一次考试中出现。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影响知识掌握的日常行为有 :
(1)平时不重视动手练,只听课和看题;
(2)不会的知识不深入思考,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
(3)不爱看教材;不翻笔记等等;
(4)听得懂就听,听不懂也不提问;
影响解题思路的日常行为有:
(1)只刷题不反思;
(2)解题思路的整理归纳不足;
(3)不做错题分析;
(4)不愿意做练习,觉得自己会了;
(5)对解题思路适用的题目情境缺乏总结;
(6)做题随意,没有形成按照解题思路的标准作业流程解题的习惯。
影响能力问题的日常行为有:
(1)答题跳步,不追求严谨性;
(2)审题随意,没有养成好的读题习惯;
(3)打草稿随性,混乱,打完就找不着;
(4)缺少读懂读全题目信息的方法;
(5)不愿意深入思考,觉得累,没有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6)没有绘图、书写、做辅助线等帮助自己思考的习惯等等。
影响答题规范的日常行为有:
(1)平时做题,对标准答案与自己答案的差异缺少辨析或视而不见;
(2)表达不完整等。
影响心态问题的日常行为有:
(1)过分看重考试结果,觉得结果决定一切;
(2)经常怀疑自己;
(3)会过度地放大不好的信息,忽略好的信息等等。
影响身体的日常行为有:
(1)长期熬夜;
(2)缺乏锻炼;
(3)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等等。
影响考试时间统筹分配的日常行为有:
(1)平时限时训练和模拟练习不够;
(2)做事情没有统筹安排这一步。
影响注意力瞬时性流失问题的日常行为:
(1)不监控自己的行为,想做什么做什么;
(2)发现自己走神了不提醒自己调整注意力等等。
修正是最后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你最终是否能真正得到一个完善系统。即,当你看到一道题的时候,是能够完整做出来,还是想通了90%但是却由于那没弄明白的10%而最终纸上一片空白。修正这个环节,决定了你之前辛辛苦苦的学习与刷题能够起到多少的功效。这个环节只用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决定了超过一半的效果!如果说学习中有哪些环节步骤是非常关键,能够带给你10倍效率的话,修正就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如果同学们觉得自己不能对一模考试和成绩进行专业详细的分析和复盘,那么这场讲座一定不容错过!
4月19日上午9点,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北京广播电视台荣誉名牌栏目《教育面对面》与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将联合举办《2025北京高招大型直播咨询汇编手册》首发仪式暨“洞悉一模数据,巧报高考志愿”大型公益讲座。
在讲座现场,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执行院长曾勇志,将为考生和家长解析一模关键数据;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升学规划中心校长何艳丽,将指导大家依据一模成绩定位高考目标,提供升学规划建议;北京高考语文研究与辅导老师王丹宁,将讲解语文学科高考趋势。
现场还将独家首发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中心《教育面对面》栏目的王牌备考资料《2025北京高招咨询汇编手册》。《2025高招汇编手册》由《教育面对面》栏目精心制作,该手册已经连续汇编20年,汇集了近百所高校招生信息,各校办学特色、在京招生安排、往年录取数据、报考限制要求、咨询联系方式……一册在手,信息尽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