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门头沟区农村“乡土社工”培养计划(简称“乡工计划”)首站专业督导与共学研讨会在龙泉镇顺利召开。此次活动由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同推进,旨在通过案例研讨与专业指导,提升乡土社工实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专业力量。
以案为鉴——小案例折射大治理智慧
活动当日,督导团队带领龙泉镇中门寺村、赵家洼村、西龙门村的3名乡工学员,围绕乡村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展开深度交流。学员刘卫华分享的《赵家洼村防止“鸡叫小事”演变成“菜刀大事”——邻里纠纷调解案例》,以生动的矛盾化解过程展现基层社工如何运用“法律震慑+情感软化+利益引导”组合拳,将“生计需求”与“养老需求”的冲突转化为村规民约完善契机;学员白艳菊则以《乡村社会工作服务案例——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开荒种菜,创建“百姓的菜篮子”增强百姓幸福感》为例,介绍中门寺村通过土地整合、集体经营实现环境整治与村民增收双赢的实践经验。
破题攻坚——集智破解养蜂困局等治理难题
研讨环节聚焦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赵家洼村养蜂产业因老龄化面临无人认领的困境,督导团队引导学员跳出单一村落视角,提出联动周边村社、对接学校开展科普实践等创新思路,现场碰撞出“资源库”“问题库”双库建设等务实举措。
专业赋能——理论+实务双轨提升
督导老师对学员提交的 案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肯定了案例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指出了在案例表述的逻辑性和理论支撑方面可进一步优化。针对优秀案例进行了一对一的细致指导,以白艳菊学员的案例为例,指出该案例内容丰富且具有创新性,高度符合乡村振兴的大方向。但在后续完善过程中,需重点注意两点:一是深入分析理论的应用,例如在解决村民问题过程中,可引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阐述如何通过构建村民之间、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支持网络来推动问题解决;二是对案例内容进行抽丝剥茧的梳理,按照问题呈现、需求分析、理论应用、服务策略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的逻辑顺序,使案例更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而实现案例的再升华、再提高。
学员反馈——收获满满,硕果累累
学员们对此次研讨会表示高度认可。学员刘卫华表示,通过此次研讨,深刻体会到日常积累与案例提炼对实务工作的重要性,未来将更加注重“以案例沉淀经验,用双库驱动服务”的工作路径。白艳菊则表示,这次研讨会让她收获满满,拓宽了工作思路,未来会将所学所悟融入日常工作中。学员魏铮也感慨道,通过这次研讨,他深刻认识到,优秀的社工案例必须源于亲身实践,聚焦百姓民生,切实解决群众诉求,还要能引发深入思考。未来,会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乡村社工实践中,为更多村民提供优质服务。
展望未来——持续推动乡村社会工作发展
作为“乡工计划”的重要环节,此次活动不仅为学员提供了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学习平台,更通过优秀案例的提炼与推广,探索出可复制的乡村治理经验。据悉,门头沟区将持续深化“乡工计划”,通过定期督导、案例评选等方式,培育一支“懂乡土、精专业、善服务”的乡土社工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