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成功为膀胱癌患者张大爷完成了一场特别的手术。翟建坡主任团队通过5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不仅切除了长满癌细胞的膀胱,还用一段小肠创造了个储尿囊。这个惊险的故事,要从一年前说起。
去年开始,张大爷总想上厕所,小肚子隐隐作痛。他以为就是普通前列腺问题,并未在意。直到去年底突然尿血,附近医院查出张大爷的膀胱内有2.9cm的占位性病变,疑似恶性肿瘤,医生建议赶紧做详细检查。可惜老人家听信偏方,结果肿瘤越长越大。半年前,张大爷因急性出血性膀胱炎,不得不做急诊手术,术中发现膀胱肿瘤并进行活检,病理结果确诊为膀胱癌。虽然做了3个周期的化疗,但肿瘤还在疯长。
转诊至我院时,张大爷的膀胱癌已经发展到必须切除整个膀胱的地步。翟建坡主任团队系统梳理患者诊疗过程,针对性安排了相关检查,并对患者目前的肿瘤分期及身体基础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经讨论,科室主任李贵忠、满立波主任医师、何峰主任医师等专家一致建议进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膀胱术。考虑到患者年龄及术后生活质量,团队决定突破技术难点,采用全腹腔镜微创术式替代传统开放手术。
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膀胱术是泌尿外科大型手术之一。此前,这种手术多采用腹腔镜与开刀结合的方式完成。术中先在腹腔镜下切除膀胱,然后需要开放手术,完成回肠膀胱,腹部切口至少需要15-20厘米,创面较大。此次,医生团队选择在腹腔镜下完成全部操作,虽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可以明显减小腹部切口,甚至通过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这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当天,医生团队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做积极准备,联系输血科备血,以应对较高的出血风险,联系麻醉科及内科会诊全面评估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情况。张大爷本人也做足了充分准备,全力配合,按照医生要求进行了严格的肠道准备,以降低术中及术后菌群异位感染的风险。
术中,医生先在患者腹部打5个0.5-1cm微小操作孔,完整切除膀胱及周围淋巴组织,并截取患者自体约15厘米的小肠,替代膀胱的储尿及排尿功能。在手术团队的精密操作下,原本需要6-8小时的手术,仅用不到4小时就顺利完成,出血量50mL,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或意外情况,手术成功。
在术后恢复期,医护人员每天细心关注张大爷的引流量、体温、肛门排气情况,希望他能够尽快痊愈。术后第3天,张大爷恢复排气,肠道功能已基本恢复,可以吃流食并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术后1周,张大爷身上的引流管全部拔除。“早知道这么厉害,当初我就不该耽误那三个月!谢谢医生和护士,帮我开启新生活。”看着肚子上的愈合伤口,张大爷既后悔又庆幸。
翟建坡介绍,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对术者腔镜缝合技术要求极高,需在有限空间内完成数百针精密缝合。该术式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泌尿肿瘤微创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更多膀胱癌患者提供了根治疾病与保障生活质量的双重选择。
医疗知识拓
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式)作为经典尿流改道术式,通过截取带血管蒂回肠段构建储尿囊,既实现尿液可控排放,又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相较输尿管皮肤造口,可降低70%肾积水发生率,远期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供稿丨泌尿外科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