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新中国的红色记忆|第三期:“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2025-04-18 15:5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

笔墨丹青绘春秋,百年风华映今朝。值此“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手绘作品展”隆重开幕之际,香山革命纪念馆以艺术之名叩响历史之门,推出《描绘新中国的红色记忆》专题,邀您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本展览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以丹青妙笔为媒,以北京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脉络为经纬,将承载中国共产党光辉足迹的革命旧址与纪念设施凝练于艺术画卷之中,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用青春笔墨书写的红色记忆,在艺术与历史的对话中,感悟初心使命,续写新时代的“赶考”答卷。

▲图为展览第一部分“红色地标”。

▲图为展览第二部分“伟大觉醒”。

▲图为展览第三部分“抗战烽火”。

▲图为展览第四部分“红色黎明”。

▲图为展览第五部分“进京赶考”。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作者:隋荣钰;指导教师:王珂 张煜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实景图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樱桃沟内。1936年,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北平学联在樱桃沟内举办了三期夏令营。学生们在此进行军事训练,交流进步思想,共同推进抗日救亡主张的传播。1984年,为纪念“一二·九”运动爆发50周年,北京市大中小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并勤工俭学建造纪念亭。198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之际举行落成典礼。

作品《“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以白色纪念亭为中心视角,前后纪念亭形成了一种空间的拉升与延展。创作者在创作时,先用铅笔勾画主体环境建筑的位置与形象,再用针管笔勾画线条,最后进行上色。同时,在绘制过程中,创作者还十分注重线条的虚实关系。

以画为体,以史铸魂。展览创作者以新时代青年的艺术视角,将百年党史的厚重底蕴转化为可感可触的视觉史诗,既是对革命精神的艺术诠释,更是对红色血脉的青春告白。希望广大观众能从这些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蕴含的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续写时代华章。

视频来源: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图片来源:香山革命纪念馆、国家植物园

编辑:网络编辑部


作者:

香山革命纪念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