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革小·大健康课程】五年级跨学科课程:运动中学习 运动中成长
2025-04-18 20: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24年我校《阳光漫教育 五彩蔓课程》课程成果被评为东城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来,学校将年级作为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初步建立以课程建设为主体的定期年级集体教研的机制,形成统一思想:在“五彩蔓课程”理念和顶层设计之下设计;分析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材出发;整合资源:找到与课程群定位相统一的整合点;确定方向:明确年级课程建设的目标;构建图谱:构建初步的综合课程建设学科图谱。在充分发挥年级组的同学段、多学科、交流广、合力强的特点基础上,实现20%综合学科的落地。

本学期,我校以“大健康”为课程素养导向,通过“健康文化+健康行动”为路径,开展以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为主要模式的跨学科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运动健康、生态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分析学情,共绘课程图谱

调研发现,我年级学生在自我健康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运动健康习惯;其次部分学生沉迷电子产品较少参加体育运动;第三,由于学习增进部分学生产生情绪焦躁,第四,缺乏班级间、年级间凝聚力。反思问题,本组教师通过集体教研达成共识,通过研发“运动中学习,运动中成长”主题课程为切口,通过年级间跨学科联动与实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好心态,热爱运动好体质,团队齐心好品格,全面发展好少年。

二、课程联动,共享健康之美:

在现代教育中,学科融合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中体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尤为引人注目。

革新里小学五年级健康课程tu'pu

体育与科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巧的同时,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通过力的作用原理控制足球的运动轨迹,或通过运动后的生理数据测量与分析,探讨运动强度与身体反应的关系。这种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帮助他们更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与数学的结合则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让学生在运动中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学生可以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计算跑步速度,或者对运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自己的进步空间。这种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体育与美术、书法的融合则为学生提供了从艺术角度欣赏和表达运动的机会。学生可以将体育课上的运动体验融入绘画创作中,设计运动吉祥物,或通过书法表达对运动的热爱。这种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加深了他们对运动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体育与语文的融合则通过写作和资料整理,让学生用文字表达对运动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可以制作运动小报,整理运动技巧、规则和比赛经历,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还加深了对运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科学、数学、美术和语文之间的相互渗透也为学科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享受创造之美。通过这种融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增值评价,共育健康学子:

1.奖励性评价

教师在每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运动技巧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等。

2.展示性评价

对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如:数据统计图、运动健康小报、绘画作品、运动吉祥物设计、写作作品等,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创意性、表达能力等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运动知识竞赛或运动技能展示活动,根据学生的竞赛成绩和展示表现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和成长。

这一跨学科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健康实践能力。课程强调“做中学”,通过设计个性化运动方案、评估健康干预效果等实践任务,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健康决策能力。最终,学生不仅能系统理解健康运动的科学内涵,更能形成基于证据的健康管理思维,掌握终身受益的自主健康能力,实现从知识接受到行为养成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朱丽霞及五年级全体教师)


作者:

史家集团革新里小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