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黑土,万象“耕”新。在黑龙江广袤的田野上,汩汩清流顺着电网延伸的方向涌入农田,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灌图景。今年,国网黑龙江电力以电网升级改造为基、智慧服务为翼,计划投入29亿元补强农村电网,为全省万亩耕地春耕春灌注入澎湃动能,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清晨,黑龙江齐齐哈尔泰来县乾兴村的田埂上,新抽的井水正顺着管道涌入稻田,湿润的泥土散发出阵阵清香。村民刘国军蹲在机井旁,看着电表转盘轻快转动,忍不住向回访的供电台区经理郝凤学、郝坤竖起大拇指:“昨天手机申请,今儿个电就通到地头了!要是还靠柴油发电机,这会儿我还在犯愁去哪拉油呢!”
作为种植3.7万亩水稻的产粮大村,乾兴村的春耕号角早在3月初就已吹响。台区经理郝凤学、郝坤在入村检查灌溉用电设备时,从村委会得知刘国军的“心病”——想把柴油机换成电动水泵。二人踩着刚化冻的田垄实地勘查,发现机井旁正是去年农网改造新架的低压线,“容量充足、供电稳定,满足快速接电条件。”当天二人就把情况反馈到了供电所。
事不宜迟,通过齐齐哈尔供电公司启动的春耕春灌办电绿色通道,刘国军在家用手机提交了用电申请。申请后不到10分钟,供电所所长王亮就安排专人到家中核实新增机井用电容量,勘查电源点及线路走向,制定供电方案,依托已新架设的近距线路,仅用半个工作日就制定了“就近搭接、专线接入”供电方案。
“手机上点一点,申请就提交了。”刘国军一边展示着“网上国网”APP的操作记录一边说,“第二天供电师傅就带着材料来了,装表、接线、调试,很快水就抽起来了!”指尖滑动间,春耕的“及时电”就这样通到了田间地头。
田埂另一侧,乾兴村村民边颖斌正蹲在配电箱前检查线路。他比划着算起经济账:“以前百亩地得灌7桶柴油,300亩就是21桶,光油钱就将近1.5万元!现在用上机电井了,电价便宜,机电井全开也不到5000块,最少能省两万元。”说话间,他掏出手机告诉记者,“供电服务群里24小时有人答疑,我也知道维修人员的电话号码,有问题随时都能找到人。”
在泰来县250万亩稻田里,像郝凤学、郝坤这样的台区经理组成了17支春耕服务队,每人都揣着一本“春耕台账”,详细记录着每块田的用电需求、机井位置和线路走向。供电公司还在电杆上张贴了“春耕服务热线”,醒目的牌子立在田头,成了村民们的“定心丸”。
“我们白天巡线查设备,晚上在村委会开会,哪家要新增机井、哪片线路需要加固,都得记在心里。”郝凤学说。
国网泰来县供电分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蒋帅介绍,2024年以来,仅泰来县就投入1854万元用于农网升级,2025年还将追加3383万元,用于补强农村电网,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电力支撑和保障。
不止泰来,整个齐齐哈尔市的8305眼机井都已“建档立卡”。今年春耕工作启动以来,齐齐哈尔供电公司已累计为125户农户快速接电,接电容量1.193万千伏安。
国网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副主任王芳说:“今年以来,国网黑龙江电力共组织五次农田机井通电问题排查,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做好未通电机井治理工作,市包县、县包乡,持续开展‘三零’‘三省’和‘窗口无否决’服务。一季度累计办理2.06万户客户的农业生产用电业务,节约客户办电成本9560万元。”
随着全省37.76万眼机井的“建档立卡”,国网黑龙江电力对我省8700万亩耕地持续展开“电力护航”。
在哈尔滨市阿城区,电力工作人员也加紧施工。现场通过陡壁吊加人工的方式,快速立杆,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安装一台新变压器,提升了电网可靠性。
“主要为了春耕春灌能有充足稳定的电力保障。改造后能满足大功率灌溉设备的用电需求,电机启动更顺畅,抽水速度更快。”国网阿城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专责李勇说。
去年,全省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投资40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357项,有效改善电网结构,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821%、99.662%。2025年春耕前对全省涉农线路、排灌台区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巡检10千伏及以上线路9900公里,消除设备隐患334处。
纵横的银线穿梭黑土地,涌动的清流浸润万亩良田。国网黑龙江电力以“满格电”守护“大国粮仓”。下一步,国网黑龙江电力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及时响应应急补灌、抗旱保苗、除涝排水等保电任务,741支保供电队伍,按照“先复电,后抢修”原则高效开展抢修,助力我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本报记者 杜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