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所爱,无问西东!在光影中解锁海淀“Forever Young”密码
2025-04-21 13:5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当《无问西东》中清华园的银杏叶飘落成诗,当银幕上的青春呐喊穿过校墙,一座大学与一座城市的精神脉络便在光影中悄然苏醒。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动漫影视单元即将在海淀五棵松万达广场启幕,【海淀宣传】特别策划的#影视里的海淀#系列,首站带您循着《无问西东》的镜头,探寻大学精神如何浸润一座城市的创新之魂与人文之光。

Forever Young

愿你被打击时想起自己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持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上映一眨眼已经7年了,这部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电影,片名四个字就出自清华大学校歌“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它让清华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化作时代的见证者。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曾经在海淀这片土地上莘莘学子的精神成长史。

图书馆、大礼堂,

是知识的圣殿与心灵的灯塔。

二校门是信仰的象征,

荷塘月色是文脉的涟漪。

水木清华之间,

回响着张果果关于商业竞争与道德底线的叩问。

银杏飘落之时,

镌刻下陈鹏奔赴大漠戈壁核试验基地的身影。

无问西东里的他们

叩问、挣扎、徘徊、抉择不断追寻生命的真实。

(吴岭澜从实科转向文科,在战火中坚守教育诠释“真实是心灵的自由”)

(沈光耀投笔从戎,在碧血长空践行“万里赴戎机”的家国大义)

有些时刻短暂,却展现出一所大学对学生深远悠长的影响,更让人心生崇敬:静坐听雨,雪地弹琴,在山坳中躲避日军轰炸的学生念诵泰戈尔的诗……所谓名校的传承,所谓国家的气度,就是这样代代相承百年流传。

城市塑造大学,大学繁荣城市。在高校院墙中绽放的精神花朵,给予海淀这座城市无比的芬芳。“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精神与海淀的城市品格实现共振。

海淀终相信:

真理无需赘言,

创新不必妥协,

青春不必设限。

《无问西东》中反复叩问的“珍贵”,

在海淀的土地上有着最厚重的注脚。

沈光耀投笔从戎、陈鹏投身戈壁核试验,与今日海淀科学家们攻克“卡脖子”技术、培育未来栋梁的执着一脉相承。他们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在计算机、AI、量子计算等领域跨越荆棘,托举科技强国的未来。

姚期智放弃美籍高薪,辞去普林斯顿终身教职,几乎从零开始,回到清华开垦国内计算机领域的“荒地”。薛其坤三次考研、七年读博,却能保持定力在量子凝聚态物理领域不断远航,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不怕打击,走出迷茫,面对诱惑与困境时,对真实价值和长期主义的笃定选择,在海淀的创业浪潮中不断回响。有硬科技企业一年又一年扛住亏损坚持投入研发,有大学生反复抉择后毅然提交了休学申,请将自己的梦想在海淀格物社区加速……

海淀人用行动诠释:每个时代,总有人选择“真实而滚烫”的初心。文人风骨、赤子之心……历史长河中的“珍贵”,从清华园到中关村,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 。

在传统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奔赴未来。“无问西东”不仅是电影的主题,更是海淀这座城市的基因密码。海淀的“无问”,是打破边界、融合创新的勇气,是“大师云集、思想多元”的碰撞。

《无问西东》中清华的追梦者以无畏探寻人生真谛 ,《觉醒年代》中北大的觉醒者用热血淬炼思想星火……如今这是拥有清华、北大、人大、北航等37所高校,90多家科研机构的海淀,是拥有44万高校青年“创新种子”的海淀,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很大部分来源于学术精神与求真气质的深度交融。

正如电影结尾的独白:“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是否还会坚持最初的理想?”

海淀的回答,

永远是那句—— “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的英文名是“Forever Young”,

这也恰是海淀的永恒的底色:

让每个灵魂自由生长,

让理想主义永远年轻。


作者:

海淀宣传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