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徐达烧毁了元大内?请拿出证据来
2025-04-21 14:2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曾见有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洪武年间明军攻进大都城后放火烧毁了元朝的皇宫。日前看到一份关于渎山大玉海的研究报告,其中又说:“朱元璋部打入大都后,元朝文武群臣北撤,明军放火将元皇宫烧毁……”

笔者想对这些学者说:你们说明军放火烧毁了元朝皇宫,请拿出证据来。哪怕是文字记载的史料也可以。有吗?

徐达没有拆除元故宫

洪武元年(1368)四月,朱元璋在汴梁接见了徐达等将领,命令他们继续北征;嘱咐他们,攻克城池之后,不许杀人放火。“必使市不易肆、民安其生。凡元之宗戚皆善待之”,如若不遵,必罚无赦。

洪武元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明北伐军兵临大都城下。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弃城北逃。遵照朱元璋的旨意,徐达进城后“封其府库及图籍宝物等,又封故宫殿门。令指挥张焕以兵千人守之,宫人、妃主令其宦寺护视。号令士卒无得侵暴”。城内果然是“吏民安居,市不易肆”。徐达向朱元璋的报捷表中,只说了“尽收图籍而封府库”,没说拆毁元宫城。

徐达这个人,率兵在外,凡事都要向朱元璋请示汇报。像拆毁元大内这样的大事,他是不会自作主张的。再者说,攻占大都之后,城内所有建筑、财物都将是他献给皇上的战利品,他为什么要毁掉?他又怎敢擅自毁掉?元大都时代重建的广寒宫,直到万历七年才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张居正有记载。此外,琼华岛上的仪天殿、仁智殿,也都完好。可见,“元朝宫殿全被拆毁”不是事实。

徐达幕府里有个文官叫赵耀,跟随徐达多年,很受徐达器重。洪武二年(1369)十二月,朱元璋改授赵耀为北平行省参政。临行之前,赵耀将工部尚书张允所画的北平宫室图呈给朱元璋——试问:如果都烧成废墟了,这图还有什么意义?朱元璋看后,令赵耀“依元旧皇城基改造王府”——这是关于朱元璋处置元故宫的最早记录。(据《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七)改造后的王府,后来就成了燕王府。

烧毁元故宫之说源于吠影

元大内被毁于洪武初年的说法,源自萧洵《故宫遗录》的两篇序。

头一篇是吴节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写的。他写道:“《故宫遗录》者,庐陵萧洵之所撰也。革命之初,任工部郎中,奉命随大臣至北平毁元旧都,因得遍阅经历……”萧洵所奉命随的大臣,应该就是工部尚书张允。据前文所引,张允奉命到北平来不是“毁”元旧都的,而是来“绘”元旧都的。

吴节在序中说,萧洵后来去了湖州长兴县任地方官,他想把《故宫遗录》刻印出版而未果,书稿便在长兴流传开来。吴节从一个朋友那里看到了这部书稿,便抄录了下来,并为之写了序。也就是说,吴节不认识、也没有接触过萧洵。而且,萧洵的《故宫遗录》中,没有一字涉及“毁元旧都”。那么“奉命随大臣至北平毁元旧都”的说法,若不是吴节道听途说,便是他的主观臆测。

另一篇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赵琦美写的。他写道:“《故宫遗录》者,录元之故宫也。洪武元年灭元,命大臣毁元氏宫殿,庐陵工部郎萧洵实从事焉。”

萧洵毁没毁元旧都,二百多年后的赵琦美更没有发言权。可是他将“毁元旧都”具体为“毁元氏宫殿”,并把“毁”的时间指定在了洪武元年、还把萧洵指为“毁元氏宫殿”的执行者。这岂不是一大谎言!今之研究者则将“毁元氏宫殿”再次提升为“烧毁了元皇宫”。追根溯源,原来是以讹传讹的不实之词。

单士元先生认为,所谓毁元氏宫殿,“只是(万历时人听到的)200多年前的传说”。他说:“在明初的《实录》以及其他记载中,也没有提到拆毁元宫的文字。”“拆毁宫殿是件大事,不会没有记录。”(《故宫史话》第53页)

元皇宫后来成为燕王府

洪武三年秋七月,朱元璋命工部为各王修建王府。建国之初,财政紧张。工部官员请示:“诸王宫城宜各因其国择地”——王府不一定全部辟地新建,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燕王府可利用元大内,封在开封的周王,也可以用旧皇宫。朱元璋同意了。

洪武十二年(1379)十一月,燕王府修建工程竣工,工部官员绘图向朱元璋报告。根据这个报告,王城之内有社稷山川坛,有宗庙,城内的主要建筑为十一间的承运殿、九间的圆殿、九间的存心殿。宫殿室屋总共八百一十一间。请注意:十一间的承运殿,和元大内的大明殿一般大,超过了南京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奉天殿。二、承运殿、圆殿和存心殿这一组建筑,总共二十九间,超过了清故宫现存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总体规模。这些建筑不会是新建的,而是“旧宫翻新”的再利用。明末清初人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中说:“初,燕邸因元故宫,即今之西苑。”

洪武十三年(1380),朱棣驻进了燕王府。二十余年之后,建文帝朱允炆指责朱棣“僭越”,意思是说:你的王府规格超过了其他王府、你府上的承运殿比南京的奉天殿还大!朱棣辩解说:府邸超标不是我的责任,是我爸爸允许的;因为让我用的是元朝故宫!

元朝故宫的彻底拆毁,是在永乐十五年,为营建新的紫禁城,这才拆毁了元旧宫。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