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备受瞩目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成功举办。21.0975公里的赛道,不仅是选手们挑战自我的征程,更是展现“亦庄温度”的窗口。
当日,天还未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便已就位。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分布在赛道的各个关键位置。早上6时,在瀛海地铁站和亦庄天街站点的一辆辆摆渡车热情欢迎着参赛选手,坐上摆渡车,20分钟内就能抵达赛事起点。同时,组委会在国贸、北土城、宋家庄、荣京东街、农展馆等多个地点设置媒体集结班车点,全力保障媒体记者在赛事期间出行便利。
在起点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热情引导选手们前往赛前检录处,为选手进行赛前热身节省更多时间。通过检录后,选手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在更衣室换上参赛服装后前往存包区寄存衣物。现场可以看到,志愿者接过选手的寄存包后,还不忘为选手加油打气,让选手在起跑前就感受到了满满的能量。前往起点的沿途,设置了带有卷纸的移动厕所、提供热水的补水点,为选手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赛事氛围。
比赛开始,选手如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沿着长长的赛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处补给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忙碌而有序地摆放着矿泉水、运动饮料、能量胶等补给物品。当选手们跑过来,他们立马递上一杯水,周围的观众也热情地为他们加油呐喊。
△赛道两边志愿者在发放水。李浩宇/摄
临近10时,选手们陆续完赛。当选手冲过终点那一刻,志愿者会引导他们前往补水点,这里准备好了各类补给食物和饮品,帮助选手尽快恢复体力。
距离终点线不远处的完赛物资领取处,工作人员向完赛选手热情招手,并递上完赛包,里面包含文创速干毛巾、完赛奖牌、补给食品以及其他物资。在颁奖台及互动区域,众多选手戴上完赛奖牌,满载着满足与快乐记录下这胜利的时刻。从取包到选手离开,沿途还设置了充足的更衣室、补水点和厕所。
△赛道两边的物资补给站随时为选手提供服务。李浩宇/摄
在终点附近,组委会依旧贴心地提供摆渡车服务,选手按照指示牌指引便可前往终点摆渡车上车点乘坐摆渡车。在回程的摆渡车上,组委会号召选手进行“快乐问答”,回答正确还有伴手礼送上,缓解了枯燥和选手赛后疲劳。据了解,此次赛事共安排摆渡车129辆,接送服务超200车次。同时,组委会还提前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对赛事起点、终点、沿线交通枢纽的共享单车进行优化,做好赛事起始、完赛区域的停车秩序保障规划。
△志愿者为选手标记号码。李浩宇/摄
此外,为确保赛事当天网络容量充足、信号覆盖良好,组委会联动市区相关部门提前部署、周密安排,多次对赛事路段进行网络测试,强化区域网络隐患排查,完善重点区域网络覆盖或网络扩容。赛事当天派驻应急通信车,并安排技术骨干值班值守,确保赛事直播、媒体报道等各项通信需求得到充分保障。据悉,本次赛事通信保障累计出动保障人员112人次,保障车辆25台次,应急通信车8台次,保障5G基站126座。
此次比赛也吸引了众多境内外媒体的关注,组委会用极高的专业性和人性化为媒体记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服务。除了摆渡车服务,组委会还在赛事起终点分别搭建新闻中心,设置集中充电区、资料架等便利服务,并提供全天候专人服务,随时提供信息咨询与技术支持,及时解答疑问、处理突发状况。
△新闻中心现场大屏。史明阳/摄
同时,为保证记者第一时间获取赛事信息,组委会在马拉松赛事中首创网上新闻中心,提供中英文素材。媒体记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赛事赛况、赛场图片、短视频素材、权威发布等专业性的新闻素材,从而让比赛的精彩瞬间、重要资讯能准确、迅速地通过媒体传递给广大受众。
在这次比赛中,温暖的服务保障无处不在。从赛前细致的指引,到赛中及时地补给,再到赛后贴心的关怀,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参赛者的尊重与关怀,而这也是一座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
编辑:徐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