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出大中小学“运河思政”新场景,九大行动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文明实践圈”
2025-04-27 19: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4月26日,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年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通州区“三庙一塔”景区举行。作为其系列活动之一,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通过上线“运思践学”数字地图导览小程序、启动“运河学子百村行”活动、开展实践教学等方式,推进“运河思政”教育持续走深走实。据了解,这也是“联合体”自去年12月底成立并发布十大行动后,再次推出创新举措。

启动仪式上,“运思践学”数字地图导览小程序1.0版本正式上线。该平台以追溯大运河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为核心,创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趣味实用兼具”的育人新模式。首期汇聚大运河通州段实践教学打卡点,集地图概览、线下打卡、线上课程学习、活动公告发布、学习成就积累等功能于一体,为大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公众提供沉浸式运河文化体验。同步发布的“运河星推官”短视频大赛、“运河时空胶囊”微故事大赛等五项面向师生的主题赛事,将通过多元创作形式,激发青少年传承运河文化的内生动力。

“运河学子百村行”活动依托主题宣讲、非遗体验、乡风建设、创客赋能等九大行动,组建了22支大中小学生实践团。实践团成员将常态化深入通州区22个乡镇街道,与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通过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实践调研等形式,让运河文化扎根乡村,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文明实践圈。

思政课教师代表开讲“运河思政”

在通州区漕运码头和漷县牡丹园,“联合体”开展的“行走运河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同步展开。乘船航行在运河中,北京物资学院运河研究院教授朱群芳、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授程伟、北京市潞河中学教师刘晓丹、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教师宫孟英等10名教师,分别从非遗文化、历史故事、传承创新等角度,深入解读大运河文化,形成“大中小学纵向衔接,课堂内外深度融合”的立体化教学场景。通州区教委副主任付树华表示,大运河是城市副中心师生身边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大中小学生共上一节运河思政课,不仅可以涵养他们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怀,而且可以弘扬大运河文化,意义非常重大。

在牡丹园内搭建“可观、可感、可悟”的思政课堂

在漷县牡丹园内,北京物资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森巴提·阿山,正带领大中小学学生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思政课。师生们依托“国色芳华”项目,将牡丹文化意象与运河历史脉络相结合,通过角色扮演、非遗手作、情景宣讲等多元形式,在自然景观中搭建“可观、可感、可悟”的思政课堂,让千年运河的文化基因与民族精神在体验中浸润人心。

(采写:凌月云;学校供图;编辑:赵艳国;审核:常悦;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