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智时代法治叙事能力 探索司法宣传新路径——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媒体代表交流研讨会
2025-04-29 10:0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图片
图片

为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开门教育的重要要求,以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更好地传播法治声音、回应群众关切、服务发展大局,4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媒体代表交流研讨会。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法治在线》《法治深壹度》、法治日报、北京日报的9位媒体代表莅临现场,围绕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工作建言献策。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姜颖,党组成员孙铭溪,各部门负责人及干警代表参加研讨。研讨会由党组成员孙铭溪主持。

图片



图片

姜颖院长代表党组和全体干警对各位媒体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大媒体长期以来对北京互联网法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始终坚持“以裁判树规则、促治理、助发展”的理念,审理了一批具有规则引领和示范意义的新类型案件,各大媒体及时向社会传递司法立场,实现了公众和法院的良性互动。

会上,北京互联网法院各部门负责人分别围绕构建“三位一体”矛盾纠纷闭环化解新路径、护航首都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服务首都法治化营商环境、“首互未来”未成年人保护品牌、法院法治文化建设、“1+N”数据权益巡回审判机制、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等亮点工作以及涉及人工智能、平台治理、数据权益、算法规则、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前沿领域、社会关切的典型案件进行了详细介绍。

图片

随后,与会媒体代表紧紧围绕“提升数智时代法治叙事能力  探索互联网法院宣传新路径”研讨主题,从法治宣传的叙事契机、叙事主体、叙事角度等专业视角,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数智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法治叙事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现场交流深入透彻、气氛热烈。

姜颖院长表示,今后,北京互联网法院将进一步深挖典型案件背后的法治价值和时代意义,与各大主流媒体携手共进,积极探索互联网法院宣传工作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方法,合力打造可感、可知、可参与的互联网法治公开课,有力推动互联网司法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精彩发言回顾





图片

人民日报记者  魏哲哲

北京互联网法院专业过硬,案例贴近民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的素材。建议今后典型案例宣传可以列出法律依据,同时加上专家点评。对于专业性强,有行业示范引领意义的报道,可以尝试向内参拓展转化。



图片

人民日报北京分社记者  王洲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案件,贴近前沿技术,贴近民生关切,近年来审理的人工智能相关案例、涉网未成年人保护案件等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建议进一步立足具体案例,在通过法官释法做好法律普及的同时,也让当事人谈体验,助力讲好机制创新的故事。



图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副制片人  张颖

每次来到北京互联网法院都有种来到宝库的感觉,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需要让信息可感可知、有心有用,要密切结合当下公众关注的内容,更好地实现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挖掘好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新闻富矿。



图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首席记者  倪玮

建议法官加强案件提炼,用大众可以听懂的语言,抓好典型案例,讲好典型故事,更好地弘扬法治精神。



图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法治在线》编导  金轶丹

我们对于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案例一直很关注,建议法院加强典型案例的释法说理,从公众密切关注的视角解读典型案例,增强案件宣传的可读性。



图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法治深壹度》栏目编导  吕秋秋

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老年人网络消费等案件非常关注,希望未来能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加强沟通协作,提前在关键时间节点做好宣传策划。



图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法治深壹度》栏目编导  韩梅

北京互联网法院以裁判树规则,一直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建议新闻发布会提前沟通选题,共同提升传播效果。



图片

法治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  黄洁

北京互联网法院是一家一直在成长的法院,始终追求的是通过案件树立规则,从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建议今后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推出多元化宣传内容,进一步深化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报道。



图片

北京日报记者  徐慧瑶

过去一年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发稿量位居前列,新闻发布会的选题非常好,内容扎实有深度。建议对于同质化内容进一步优化,更好地融合北京互联网法院特色。



供稿:彭馨仪

摄影:王子钦

编辑:刘宛月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北京互联网法院



作者:

北京互联网法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