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企业办事的关注重点视为改革的“指南针”和“动力源”,精准推动政务服务质效持续提升,从而实现营商环境不断升级……在北京经开区,这样的“良性循环”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为进一步促进政务服务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的良性互动,近日,北京经开区发布“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基于2024年度服务办件数据,精准筛选出113项企业服务高频事项,涵盖了企业经营、项目落地、涉外服务、人才服务四大领域。
经开区高频事项清单
↓↓↓
(扫描二维码查看)
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中,企业经营领域高频事项76项,涉及企业登记注册、变更等市场主体运营和公共服务相关事项;项目落地领域高频事项23项,涉及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许可等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相关审批;人才服务领域高频事项7项,以外埠人员工作居住证的新办、变更、续签以及人才引进为主;涉外服务领域高频事项7项,包括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商投资项目备案等。
△政务服务中心。
“这些高频事项是我们从2024年度381.47万件总办件量中(不含税务部门事项),运用智能筛选模型,通过服务对象、‘一件事’办理场景、区域产业定位多维度分析、筛选出来的。”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各类高频事项的占比分布,也映射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作为首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市场主体、产业项目、高端人才奔赴经开区,在这里创新创业、落地扎根。
△前往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人络绎不绝。
“企业人才的奔赴让经开区的发展充满活力,怎么回应这份‘奔赴’的信任,让他们不仅留得住,还能发展好,这得从他们最关切处做起。”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张清单就是企业人才的‘最关切’,也是我们提升服务、推进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柜台处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客户解答。
当前,经开区正以“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为“改革切口”,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企业人才的办事便利度和体验感。针对单个高频事项,将办理所需材料、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细化拆分,提升咨询受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高频事项跨域办理、信用容缺、告知承诺备查等办理模式,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将多部门分头办理“单项事”统筹整合为企业视角的“一件事”,通过流程优化、资源整合,实现“一类事一次办”,让企业人才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政务服务中心一隅。
“从咨询企业开办到取得营业执照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这种高效办理速度是我在其他地方没有感受到的,也再次印证了我选择在北京经开区发展的决定是正确的。”日前,台胞庄英贤在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取了自己第三家企业的营业执照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切口”改革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多像庄英贤这样的企业主为经开区投下“信任票”。
△台胞庄英贤成功申请营业执照。
企业需要的就是亦庄要办的。一直以来,经开区坚持聚焦企业关切的高频事项,创新惠企利企服务举措,已推动14项企业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高频“一件事”服务场景下沉至亦企服务港,实现企业事“身边办”;打造证照0号管家智能化应用平台,为企业提供“未办预警、将办提醒”线上管家服务;设立创业服务专区,集成企业开办及关联业务的“一站式”办理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无到有的“蝶变”……也正因此,仅2024年,经开区就有万余家企业新设,同比增长28.6%,这片蓬勃发展的营商沃土吸引了超10万家经营主体聚集。
未来,经开区将继续秉承“超前半步”的服务理念,动态梳理更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围绕清单的高频事项进一步挖掘深层企业需求,从“小切口”入手,提升为企服务质效,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增加企业高效“办成事”的获得感,用服务升级助力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刘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