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北京市朝阳区教科院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启动会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举行。未来三年,共同体将共同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教育”新样态,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共同体方案。
三地六区“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启动
会上,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主任徐志辉发布战略合作计划。他表示,上海市黄浦区、苏州工业园区、杭州市萧山区、深圳市福田区、广州市黄埔区、北京市朝阳区作为教育改革和育人转型先行区,未来三年将以人工智能深化教育教学变革、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构建特色智能教育样态、孵化教育创新成果四大战略目标为指引,依托课程这一育人核心产品,通过组建跨区域课程研发共同体,打造面向全体、促进创新人才发展的进阶式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构建“1+N”特色化实践基地网络,以及搭建智能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等举措,在三地六区实验校深化AI课堂实践,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赋能学生综合评价,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专业支撑。
朝阳区教委主任徐志辉发布战略合作计划
据了解,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人工智能精准教学平台将覆盖125所学校,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教学资源智能推送。同时,依托跨区域联合调研平台,聚焦“数据驱动的教学策略优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重点,共同体将开展三地六区协同攻关,为教师提供从“问题发现”到“策略迭代”的全流程支持,帮助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数智型的专业跃升。
在实践分享环节,三地六区的教研专家分别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区域教育中的创新实践。上海市黄浦区通过引入智能助教、自适应学习平台等工具、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辅导;苏州工业园区自主研发了28个智能支撑系统,形成“学、教、测、评、研、管、服”全流程的数智育人生态;杭州市萧山区不仅通过大模型数据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而且通过大科学学习空间建设、大科学教学助手建设、大科学特色课程建设与大科学拓展活动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深圳市福田区持续推进“五个一”行动,即在每所人工智能学校设立1个鲲鹏少年院,每所学校设置1个应用场景和1个新质生产力科学馆,每名学生均拥有AI学习伙伴和心灵伙伴,每名教师也都拥有AI教学助手和AI教科研助手;广州市黄埔区立足“促进学、强化教、服务研、优化评、提升管、引领变”,实现了人工智能助力学生、课堂、教研、评价等多维度的提升;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建设宜学课堂、思创课堂、高思课堂、融创课堂“四维课堂”品牌,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形成了特色化AI教育生态。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王攀指出,此次共同体的成立彰显了三地六区在人工智能时代主动求变的积极姿态,他希望共同体成员单位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组织形式,让人工智能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动能。同时,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加强沟通协作,确保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并通过提升和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为全国的AI+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让数字化的转型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地区和学校。
(采写:凌月云;学校供图;编辑:王小艾;审核:常悦;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