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是精神传承的无声力量
它直击心灵、引领信仰
榜样
是行动践履的有形感召
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迷彩铸魂书香承志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从携笔从戎到重返校园,从军营淬炼到服务社会,“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始终是我跨越山海的底气,它指引着我以中财赤子之心,在强军兴国征程中书写无悔答卷,在时代浪潮中镌刻青春印记。
淬火成钢:军旅淬炼报国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2022年3月,怀揣着报国热忱的李昊博投身军旅,誓要以中财大人的坚韧品格,在军营书写无愧于母校的青春答卷。新兵营里,他以全优成绩摘得“新训先进个人”荣誉;渤海浪尖,他用数天完成从旱鸭子到海中蛟龙的蜕变,在惊涛骇浪中圆满完成海训任务;山地演兵场,他与班组战友在高温烈日下连续奋战,一举摘得全旅第三;红蓝对抗中,他沉着保障通信枢纽,确保战场态势尽在“中军帐”掌控。2023年11月,因年度表现突出,李昊博被授予“四有”优秀士兵奖章及旅级“嘉奖”一次,用军功章回应母校的祝望,以胜战决心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担当。
初心如磐:校园续写国防情
知行合一:服务社会显担当
校研究生支教团宕昌分团
【事迹陈述】
情系宕昌青春接力
支教启程:开启帮扶新征程
心怀使命,奔赴远方。作为该校定点帮扶体系里的重要一环,校研究生支教团宕昌分团应运而生。2020 年,首批三名满怀热忱的成员踏上这片土地,就此开启了教学帮扶的崭新篇章。2022至2024年期间,共有11名成员汇聚于此,在宕昌这片土地上接续奋斗。这支跨越山河而来的队伍,用脚步去丈量当地的发展轨迹,用一份份详实的报告记录下乡村振兴的成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财经黄埔”人的使命担当。
教育帮扶:深耕教学育桃
精准发力,共育新人。团队在教育帮扶的工作中找准着力点,一方面牢牢抓稳教学主业,另一方面积极推进 “五育并举” 工程,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同时,他们立足当地实际开展 “在地化” 实践,将支教工作紧密融入学校驻宕帮扶的工作大局之中,时刻与学校的战略部署同频共振。团队成员们在初、高中分别负责 11 个科目的教学任务,累计授课课时超过 10000 课时,所覆盖的学生人数多达 2000 余名。为了提升教学成效,团队成员们各显神通,妙招频出。在他们的努力下,班级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甚至成功押中中考英语作文,毕业年级的均分提升了 35 分,及格率也从 25% 提高至 55%,成绩斐然。
党建赋能:助力振兴凝合力
党建引领,汇聚力量。团队成员们依托学校临时党支部,积极参与赴宕帮扶团队的各项工作。他们协助汇编《组织引领临时党支部党建赋能聚力乡村振兴》,凭借这份努力,所在团队荣获北京市高校“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培育创建单位,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党建力量。
乡村振兴:深入调研促发展
扎根乡村,实干兴农。乡村振兴工作亦是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成员们通过调查研究、岗位体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之中。他们走进十余个村落,细致了解乡村的产业结构以及发展现状,与甘江头乡的中信银行定点帮扶干部深入交流,认真总结脱贫攻坚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成员们还善于将实践经历转化为论文成果,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走进养蜂村民家中了解收入情况,实地考察旅游帮扶示范村、啤酒生产车间等当地精准扶贫产业。2023 年 11 月,两届成员齐聚宕昌,共同参与共青团宕昌县委助农公益直播,为当地农产品销售助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团队成员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扎根田野,用青春的汗水悉心浇灌学生们的梦想之花。一代人的故事或许已悄然落下帷幕,但那接力的人们早已踏上征程,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让青春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马博涵
【事迹陈述】
笃学奋进逐梦前行
青年之字典,无退缩之字;青年之口头,无畏惧之语。从踏入校园到不断成长,从专注学业到全面发展,“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始终是马博涵前行路上的坚实底气,指引着他以中财大学子的热忱之心,在求知探索征程中书写精彩答卷,在时代浪潮中留下青春印记。
学业领航:知识海洋勇破浪
科研深耕:学术高峰勇攀登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马博涵积极投身于国家级和市级的重大项目,作为关键技术攻关成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大数据视角的国家海关进出口贸易的风险管控研究》等项目,在项目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攻读硕士期间,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多篇颇具影响力的论文。其中,发表在中央财经大学 AAA 级期刊、中科院一区、JCR Q1 分区期刊《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的《Stockformer: A Price-Volume Factor Stock Selection Model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and Multi-Task Self-Attention Networks》论文,巧妙运用离散小波变换及多任务自注意力网络,深入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的影响,凭借该论文的高质量与创新性,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论文大赛一等奖;而在中央财经大学 AA 级期刊、中科院二区、JCR Q1 分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上发表的《Meta-Learning Enhanced Trade Forecasting: A Neural Framework Leveraging Efficient Multicommodity STL Decomposition》,开创性地首次引入元学习策略,为金融贸易预测领域开辟了全新思路,尽显他在科研探索中的卓越能力与独特见解。
教学奉献:知识传递共成长
教学相长,携手共进。马博涵深知知识分享的重要性,每周都会认真主持组会,会上,他详细且耐心地为大家讲解机器学习等前沿理论知识,还精心整理编写了一整套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讲稿,无私地提供给组内师生作为参考资料。同时,他积极参与 “数经纬览” 学术沙龙以及暑期学术论文写作训练营等活动,热情地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有力地促进了学术交流氛围的营造,为学术知识的传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同学能在科研之路上汲取经验,一同成长。
班级担当:凝聚力量创佳绩
班级建设,重任在肩。作为班长的马博涵,深知团队协作与凝聚力的重要性,始终与党团及辅导员保持密切协作,时刻关心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竭尽全力帮助大家解决。在他的用心经营与积极带领下,班级先后荣获 “校级双优班集体” 以及 “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的称号,充分彰显了他出色的团队管理能力与强大的凝聚力,为班级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综合发展:多元技能筑根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马博涵在英语和编程方面也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他凭借扎实的英语基础,取得了托福 105 分的优异成绩,同时,他熟练掌握 Python 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相关技能,为未来在学术和产业领域开展跨界研究筑牢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在面对多元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时更具底气,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站在人生新起点,马博涵将继续秉持初心,坚持不懈地探索创新,砥砺前行,以所学知识为笔,以青春热血为墨,为推动学科交叉与学术进步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
张楷芹
【事迹陈述】
在校期间累计发表15篇论文,其中在校级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在CSSCI和北大核心上发表7篇,在大学学报和省级刊物上发表6篇。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并主持了中央财经大学2023—2024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多次受邀参加学术会议,累计获奖近20次。先后荣获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2024学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首届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论坛三等奖、第三届“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学术研讨会一等奖、重庆工商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博学论坛一等奖等。
勇毅前行,守热爱初心
在学习上,她有着科学合理的时间行动,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善于给自己设定学习任务,并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学术探索的过程中,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来寻找论文选题,始终保持着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她深知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性,在紧跟国家方针政策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敏感度。
笃行不怠,拓学术视野
力行践知,担青年使命
在深耕专业知识领域的同时,张楷芹也积极参与校内外多项实践活动。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她积极担任学校思政课课程助教,不仅协助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辅助工作,为学生解答学业思想疑惑,也在接触学生中捕捉写作的灵感,其中博士期间多篇论文的撰写正是源自她对当下青年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她利用寒暑假先后参与多项调研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把握每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
“星星的守护者”团队
【事迹陈述】
爱心筑梦责任担当
从校园的专业学习到投身公益实践,从运用专业知识到服务特殊群体,“经世济民,追求卓越” 的理念始终是 “星星的守护者” 团队跨越不同领域的底气,指引着他们以中财大学子的热忱之心,在关爱孤独症群体的道路上书写温暖答卷,在时代浪潮中留下奉献的青春印记。
使命启程:公益初心悄然萌芽
心怀大爱,肩负使命。来自社会与心理学院的李家琪,作为 “星星的守护者” 团队的负责人,带领着其余7位志同道合的中财学子,怀揣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切,踏上了这条意义非凡的公益之路。他们以 “财经报国” 的使命为指引之光,决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提高孤独症群体的生活质量贡献一份力量,开启了这场融合专业与爱心的独特实践之旅。
成果初显:屡获佳绩备受认可
砥砺奋进,载誉而归。团队的辛勤付出与创新实践收获了累累硕果,他们的项目在新文科实践大赛、“挑战杯” 等多个竞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多项荣誉,这些成绩不仅是对他们专业能力与公益行动的肯定,更是激励着他们在这条公益之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他们用实际行动获得了社会多方的认可,用专业能力为孤独症群体架起了 “社会融合之桥”,用爱、陪伴与理解为孤独症家庭点亮星星之灯,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担当致远:探索融合发展之路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孤独症群体被称作 “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常常在匆忙与痛苦中度过漫长岁月。随着国家政策对特殊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星星的守护者” 团队紧跟政策步伐,积极为政策探路。从特教课堂到政策建言台,从实验室建模到社区服务一线,这群中财大青年充分运用经济学的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温度,诠释着新时代财经人的初心与使命。他们不仅守护着星星的光芒,更是在不断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社会融合之路,努力让自己的足迹丈量出从校园到社会更广阔的责任半径,用持续的探索书写着新时代 “财经报国” 的多元可能,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别样光彩。
站在公益新起点,“星星的守护者” 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以专业为基石,以爱心为纽带,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发展,为孤独症群体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帮助,让青春在助力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火热实践中熠熠生辉!
中央财经大学龙马之光青年志愿服务队
【事迹陈述】
志愿之光青春闪耀
青年之字典,无畏惧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退缩之语。从 2000 年建队伊始到如今的蓬勃发展,从立足校园服务到走向广阔社会舞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始终是中央财经大学 “龙马之光” 青年志愿服务队跨越时光、践行使命的底气所在,指引着他们以中财大学子的热忱之心,在奉献社会的征程中书写精彩答卷,在时代浪潮里留下熠熠生辉的青春印记。
初心启程:点亮志愿星火
心怀壮志,汇聚力量。2000 年的今天,一群满怀着热忱的中财大青年齐聚一堂,他们立下心怀 “国之大者” 的青春誓言,点亮了那颗奉献的初心,以 “龙马之光” 为名,燃起了志愿的星星之火,就此踏上了这条意义非凡的志愿服务之路。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脉络中,刻下了属于中财大青年独特的精神坐标,开启了一段用爱与责任书写的志愿篇章。
躬身实干,服务各方。“龙马之光” 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建队后的漫长岁月里,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积极践行着自己的使命担当。在校园中,他们将热情与奉献融入学校治理的方方面面,为校园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迈向社会,他们充分运用金融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放眼世界,他们凭借青年的智慧与风采,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他们用青春的汗水精心浇灌着奉献之花,用一桩桩、一件件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着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生动展现了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 的蓬勃朝气。
砥砺奋进,载誉而归。作为在学校党委领导与校团委指导下组建的校级志愿服务队,“龙马之光” 青年志愿服务队一路拼搏,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已累计有 15133 名志愿者加入其中,他们奉献出的服务时长超过了 17 万小时,这背后是无数个默默付出的身影和无私奉献的瞬间。凭借出色的表现,团队荣获了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等国家级荣誉 15 项、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省部级荣誉 40 项、海淀区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区县级荣誉 5 项。不仅如此,他们还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群众游行、2021 年建党百年专项、北京 2022 冬奥会、冬残奥会、2024 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Sibos2024 年会等十余项大型赛会保障工作,精心打造了 “星火梦想课堂”“财菁一课” 等中财大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了 “志愿献力 七彩丝带” 志愿服务品牌,用独有的青年态度、青年温度、青年靓度,在民族繁荣振兴的宏伟蓝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青春印记。
展望未来:续写志愿华章
继往开来,初心如磐。25 年,既是时间留下的深刻刻度,见证着团队的成长与蜕变,也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基石,更是开启未来征程的崭新序章。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央财经大学 “龙马之光” 青年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初心为笔,以使命为墨,用青春热血续写志愿服务的华丽篇章,让奉献之光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更远、更广阔的远方。
冯可欣
矢志笃行:淬炼党性守初心
作为中共预备党员,冯可欣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入学递交入党申请书起,她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支部活动。从感悟“红船精神”的深邃内涵,到领会“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她在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冯可欣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真诚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凝聚集体,成为同学们信赖的榜样与温暖的精神支柱。
砚田深耕:翰墨飘香展风华
“知识是打破桎梏的钥匙”,冯可欣以此为座右铭,克服身体不便,保持高效学习,专业成绩稳居班级前列,荣获校级“凡星中财·自强之星”称号。在书法艺术领域,她潜心钻研,每日坚持临帖,汲取古今书法大家的精髓,形成独特艺术风格。2023年,她在全日本高校大学生书道展中斩获“一等奖准特赏”;2024年,摘得第65届日本大东大学全国书道展一等奖,以遒劲有力的笔墨向世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艺术担当。
冯可欣坚信“助人亦是自助”,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在“一起云支教”活动中,她为偏远地区儿童开设书法启蒙课程,用艺术的火种点燃孩子们的希望;参与“蓝信封”活动时,她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书信联系,以文字传递关怀与温暖。此外,她立足书法专业特长,组织并参与各类书法交流活动,向更多人普及传统文化,带领同学们感受笔墨之美,践行青年学子的文化使命。
逆风翱翔:励志榜样树新风
轮椅上的冯可欣,以顽强的毅力独立完成学业事务,风雨无阻穿梭在校园的身影,成为一道励志的风景线。她的奋斗故事通过媒体报道、校园分享会广泛传播,还受邀回乡参与教师节活动,用自身经历激励莘莘学子“在逆境中追寻希望”。正如她所言:“若命运予我荆棘,我便织其为冠冕;若生活赠我风雪,我便化其为春风。”这份坚定的信念,激励着她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勾禹晴
【事迹陈述】
她是金融学院2021级本科生勾禹晴,三年综测稳居专业前5%,曾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全面发展一等奖学金,连续两年获评十佳优秀资助宣传大使。从国家级竞赛到基层实践,她以勤为刃破茧追光:斩获正大杯市场调研大赛全国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主持省部级大创项目获优秀结项,研究成果亮相创新创业年会;带领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学风建设优秀组织奖、宿舍学风精品项目建设奖等荣誉,获评校级优秀班级助理。
逆锋成长,破局者书写答案
生于东北农村,母亲多年患病需长期治疗,进入中财后,她以行动诠释着自强的含义: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学费,兼职赚取生活费,用竞赛奖金为家庭减轻负担。面对数学短板,她从《高等数学》70分起步,深夜啃教材、逐题攻难点,半年后《统计学》逆袭至95分;与队友三天仅睡八小时攻克建模难题,斩获美赛一等奖;深入北京公共空间调研百余天,构建的公共空间改造模型已发表至学术期刊。
执炬传薪,守护者点亮微光
担任资助宣传大使期间,她将晦涩的文件转化为“助学政策图”,三年间走进十余个班级宣讲,覆盖500余名高中学子。在班级建设中,她创新“班级学习打卡”,组织金融科技“冬日学习”活动,推动班级建设优秀学风;录制14期《公司金融》免费课程,B站播放量破1.5万次,学生热评"听学姐讲一小时胜过自学十天"。
步履不停,躬行者丈量远方
已获硕士保送资格的她,希望践行三个承诺:两年内完成一篇核心论文发表,暑期返乡筹建首个“农业贷款政策讲解班”,带母亲完成人生首次看海之旅。从蜷缩图书馆啃书的新生到国奖答辩台的讲述者,从宿舍熄灯后备课的“小老师”到千人礼堂指挥《彩虹》的学姐,那些书包里的泛黄笔记、深夜电脑屏的微光,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信念——“那些曾被光照亮的人,终将成为光的源头”。
“神马中财”融媒体运营团队
匠心筑梦,铸就优秀典范
团队自成立以来,步履铿锵,成绩斐然。作为首批入选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的先锋力量,多次跻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思政育人影响力排行榜”TOP10,荣获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称号。原创新媒体作品更是屡获殊荣,从教育部“第七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到全国高校思政类“十佳”原创短视频、新时代大美青春校园歌曲大会“十大原创校园歌曲奖”,每一项荣誉都见证着团队的卓越与担当。作品多次被微言教育、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等主流媒体转载,网络育人特色做法更登上《中国教育报》,成为高校融媒体建设的典范。
砥砺深耕,书写亮眼答卷
2024年,“神马中财”火力全开,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公众号全年推文超670篇,总阅读量突破200万,20篇原创推文阅读量破万,常读用户占比高达三分之一。与经济学院联合为共青团中央《经济小课堂》供稿10余篇,篇篇爆款,单篇阅读量均达10W+,累计阅读量超百万。视频号同样表现亮眼,年发布作品220余篇,总播放量超150万,21个原创视频播放量过万,最高单篇播放量达30万,在短视频赛道上强势出圈。
守正创新,彰显青春力量
在内容创作的舞台上,团队以创新为帆,以创意为桨,打造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品牌IP。原创IP形象“团团兔”萌趣可爱,深入人心;原创视频作品《逐光》以光影为笔,绘就青春华章。“神马+X”特色宣传模式打破边界,“中财大青年领学人”“中财大青年团报”等特色专栏精彩纷呈,在主题策划、内容创作、创意呈现等方面不断突破,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与执行力。晨光熹微时,他们已开启新一天的创意构思;夜色深沉中,剪辑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寒来暑往,他们用镜头记录中财大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用文字传递中财大青年的奋进之声,用热爱与执着诠释着融媒人的初心与坚守。
笃行致远,奔赴崭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神马中财”融媒体运营团队将继续擦亮“青字号”网络育人品牌,在“博知多艺”的赛道上奋勇前行。以笔为炬,照亮时代征程;以镜为窗,定格青春荣耀。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创新的思维、更扎实的行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活力,为青年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无论台前幕后,“神马中财”始终与青春同行,以热爱之名,续写融媒新篇!
校大学生艺术团
【事迹陈述】
艺路逐光,向美而行,美育润心,艺韵传情。中央财经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秉持“艺术灵动校园”的宗旨,以多元艺术形式为媒,在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服务的征程中,奏响时代强音,绽放青春光彩。
艺术团构建“七团一中心”协同发展体系,涵盖舞蹈、合唱、民乐等七大分团与综合事务管理中心,以学生自主管理激发创新活力。通过“传帮带”机制,推动本硕博成员跨年级交流成长。同时,聘请业内专家开展年均200余课时专业培训,全方位提升团队艺术素养,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深耕校园,文化育人树品牌
在重大校园活动中,艺术团以艺术传递家国情怀。在校庆75周年游园会、国庆《黄河大合唱》音乐会等场合,以精彩演出致敬时代。原创舞蹈《丝路华彩》、朗诵剧《岁月留声》入选北京市“文化传承”重点展演项目,展现深厚的文化创新实力。其艺术成果不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成为校园美育的生动范本。
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展担当
艺术团积极拓展社会影响力,联合中国音乐学院等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专场,参与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沙河高教园文化交流月等活动,荣获金奖7项、最佳创意奖3项。2024年,原创舞蹈《卯定青山》入选“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培育项目”,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专题报道。此外,团队还投身昌平雷锋志愿日、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通过云支教平台为偏远地区儿童开设美育课程,践行“财经报国”使命,用艺术传递温暖与希望。
守正创新,跨界融合创精品
以传统文化为源泉,艺术团创作《九州同》《木兰辞》等作品,诠释中华文化魅力;大胆跨界融合,改编《加勒比海盗》组曲、创排话剧《大考》,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探讨青年理想与时代命题。这些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作品,成为校园美育创新发展的有力见证。从校园舞台到社会各界,中央财经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始终以艺术为纽带,传承文化、创新表达、服务社会。未来,团队将继续以美育点亮心灵,在向美而行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
青春与使命同行,奋进与荣光相伴。“尊崇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愿更多中财大青年在平凡中积蓄力量,在坚守中淬炼初心,在奋进中传承梦想,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跑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
来源:校团委
审稿:李彦君 陆雪亮
编辑:雅洋 润娜 曼依 宇昂
审核: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