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中小学将劳动教育融入“五宜朝阳”建设
2025-04-30 16:3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4月29日,2025年朝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校区小学部举行。活动现场梳理了区域、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典型经验,并通过学生讲述成长故事和互动体验,全方位呈现朝阳区中小学在劳动教育中取得的成果。

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校区小学部开展农事运动会

据朝阳区教委德育科科长王铮介绍,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与“五宜朝阳”建设紧密结合。学生们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绿化养护等劳动实践,助力“宜居”建设;通过职业体验课程,学生们走进企业及科创基地,以劳动教育服务“宜业”需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商战模拟、数字化营销实践,以劳动教育激活“宜商”活力;学校构建了“学科+劳动”融合课程体系,以劳动教育深化“宜学”内涵;依托朝阳区文化地标,学校为学生打造文化创意劳动生态环保实践课堂,以劳动教育点亮“宜游”特色。不仅如此,朝阳区还通过研制劳动指导手册、提升劳动教师专业化水平、与校外单位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种方式,促进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各校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劳动教育特色。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胡文静表示,学校构建的校家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样态,以学校为主导,除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外,还将学科教学融入劳动教育。同时,以家庭为根基,借助趣味家务劳动等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此外,学校还拓展劳动教育的维度,先后开发了3个校外劳动基地,5个研学中的劳动教育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朝阳外国语学校师生、家长、社区代表共话校家社协同育人

北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建立的“同心圆校家社协同育人下小学劳动教联体课程”,围绕“学校中心教联体基础课程—家庭中心教联体发展课程—社会中心教联体个性课程”三级开展,分设“耕食四季”农庄劳作与饮食实践、“睦暖时光”文化传承与责任培育和“行业育新”创新科研与财商启蒙三个课程模块,形成“知识奠基—实践深化—创新突破”的育人闭环。学校综合部组长闫宁介绍,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制定了劳动教育清单,致力于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四位一体”的劳动课程结构中,家庭合作课让家庭发挥基础性作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校外体验课借助丰富的社会劳动资源,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劳动的价值;课堂必修课和校内活动课则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校家社三方合力的综合育人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组建了研究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依托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市重大课题,用科研引领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实施。”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组长何斌说。

来自朝阳区实验小学的赵俞淏、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的贾翌恒、北京中学二分校的杨婧晗三位同学,分别围绕公益劳动和服务、关心国家大事和科技兴国、从思想转变到将劳动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三个主题,讲述了自己把劳动最光荣的信念化作生动实践的成长故事。当天,学校还在互动体验区设置了朝阳区劳动教育成果博览会、学校劳动教育趣味活动展示等内容,为全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朝阳区师生在互动体验区感知劳动的魅力

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劳动教育系主任步星辉表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成事成人,学校要从过去单一的知识讲授,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从全面育人的角度出发去谋划学校的劳动教育。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孟献军指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服务自己、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学校劳动教育要在“观念是否转变、能力有没有形成、习惯和品质到底怎样”等方面发力,将最终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上。

(采写:凌月云;摄: 通讯员 杨志超;编辑:王小艾;审核:常悦;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