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真善美教育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现场交流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大兴分校举行,展示将“真善美”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
大兴区政协副主席、区教委主任赵建国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现场会既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全景式检阅,也是思想碰撞的智慧盛宴;既是跨区办学的主动作为、辐射引领,也是育人模式创新的生动实践与典型样板。
学校以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展示了9节学科精品课,生动呈现了课程思政的创新课堂场景。道德与法治课上,学生从职业关系图谱入手,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升了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体育课上,学生在军事演习的情境中锻炼体魄,感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英语课上,学生用英文自信、大方地讲好以诚信为题的中国故事……教师们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手段,将“真善美”价值追求自然渗透于课堂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涵养品格、树立理想。
主题报告环节,该校执行校长张宝萍系统介绍了学校“真善美”课程思政体系和“三体协同·五维联动”的课程思政模式。“三体协同,即党组织作为引领体、教师队伍作为实施体、学生作为成长主体,形成‘方向引领—过程实施—主体成长’的闭环系统,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度转变;五维联动,即打造党组织引领、教师示范、教学渗透、德育创新、环境熏陶的强大育人磁场,全方位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实现真善美教育在校园落地。”张宝萍说,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学校通过学科渗透,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以活动为载体育人,借助社团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多种教育,积极推动跨学科融合,深入探索“真善美”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专家点评环节,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从“真善美教育”的维度,指出学校的实践是对新时代教育理念、模式与愿景的深度践行。北京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李敏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指出,学校将课程思政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为灵魂,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北京学校德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尹丽君在总结中表示,此次现场会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动且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学校创新构建的“三体协同,五维联动”育人模式,实现了从教学方式到育人体系、学生成长的全面突破。未来,学校德育研究会将搭建平台,助力各校挖掘思政元素,“一校一品”形成特色课程思政生态,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采写:王小艾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大兴分校供图;编辑:赵艳国;复审:常悦;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