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o go 出发咯~”
2025-05-01 16:0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五一假期来了!
有人还在上班
有人已堵在高速路上
奔赴一场“人从众”
还有的人
早已准备好假期
做一只整天躺床的
“老鼠人”
最近,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
刷到了这样的视频
——“低能量老鼠人的Vlog”
这类视频的内容大多是
记录博主的生活日常
他们
作息日夜颠倒
除了吃饭、上厕所等
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外
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睡觉
就是在玩手机
“老鼠人”这个词成了
许多年轻人的
新标签
不过,相比于发视频的博主们
现实生活中的“老鼠人”
可能还要更加低能量
毕竟
拍视频、配文案、
剪辑
上传网络、
和网友互动
有的甚至是多机位记录生活
这无疑是非常耗费精力的“额外运动”
很难想象
连起床吃饭这类很普通的事情
放在“老鼠人”身上也是消耗能量的大事
“老鼠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床
微信运动基本都是关闭状态
如果开了,可能就会发生以下故事……
没有什么需求和目标
事情能拖就拖
对充电甚至都有拖延症
一直到电量掉到5%以下
才能像打仗一样弹起来去找充电器
插上插头之后长吁一口气
感慨充个电也没那么难嘛
洗漱更是需要做心理和身体双重建设
冲个澡得哄自己俩小时
@呆小布.
即使是睡觉也会拖延
明明已经很困
手机也没什么好刷的了
却仍然在无意义地熬夜
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老鼠人”的另一大特点则是畏光
长时间待在阴暗的房间中
强烈的光亮会让眼睛无法适应
“老鼠人”热潮
本质上映照着年轻人对待
生活的态度
面对快节奏、高压的环境
容易感到疲惫、焦虑
自称“老鼠人”既能宣泄情绪
也可能收获他人共鸣
有的年轻人也开始
尝试
将低能量的状态驱离自身
谁都知道
睡眠充足、饮食干净、
定期锻炼
对身体好
但就是没时间、没动力
怎么办?
要求“老鼠人”突然变成一个
自律、活力满满的人当然不现实
也许可以培养一个
小小的
“输出型”爱好
做手工、烘焙、用文字记录……
或许暂时无法彻底解决低能量的根源
但提供了一些摆脱手机的方式
用
兴趣爱好
填充单一生活
直到能做的事
可以支撑起周末和假期的计划
长久不锻炼的人
想要培养运动爱好
最好遵循温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
改善
气血不足
引起的
疲劳、失眠
低能量“老鼠人”更容易陷入内耗
建议
不要反复琢磨别人的评价
和还没发生的事情
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没有用的地方
改变的重点不在于
消灭
“老鼠人”的状态
把自己逼成
高能量E人
而是让我们
找到
自己的“能量守恒状态”
聆听身体发出的信号
不必篡改自己的感受
有想法时能积极执行
累了也能坦然地休息
愿我们
保持韧性
做一只清醒的“鼠鼠”
编 辑 | 王 宇
校 对 | 蒋道平
校 审 | 王子轩
值班编委 | 赵 楠
作者:
青春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取消
提交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