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西永定河畔,长辛店老街的青石板路承载着八百多年的岁月。“五一”小长假期间,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全面亮相,其中长辛店老物件博物馆备受关注。这里曾是明清时期 “九省御道” 的关键节点,连接直隶、山东等九省,凭借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钱庄、布店、茶馆、客栈林立,成为华北地区繁华的商贸重镇。如今,长辛店地区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但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正通过长辛店老物件博物馆,被妥帖珍藏。
走进博物馆,门口标识牌上 “留住乡愁记忆” 六个字,点明了建馆主旨。老窑庙、火神庙、娘娘宫等文物古迹的存在,无声诉说着古镇往昔。馆内陈列的老物件,均从众多民间藏品中精心挑选而出,以明清至近现代的生活器具、工艺品、文献资料为核心,串联起长辛店的历史脉络。比如老药铺的柜台、副食店的幌子,重现了当年商铺林立的繁华场景,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长辛店人的生活印记与民俗传统,是历史最忠实的见证者。
博物馆的展区划分,恰似一本立体的长辛店史书。“九省御道 —— 千年古镇” 展区,详细介绍了长辛店从交通枢纽到商贸重镇的发展历程;“水陆古驿 —— 商贾兴旺” 展区,展现了明清时期这里商号鳞次栉比、客商往来不绝的盛景;“工运火种 —— 红色基因” 展区,讲述长辛店铁路工厂作为中国铁路事业摇篮,以及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在此推动工人运动的峥嵘岁月;“民生福祉 —— 衣食住行” 展区,呈现了新时代长辛店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公共服务的完善;“民俗文脉 —— 非遗传承” 展区,展示了剪纸、泥塑等珍贵非遗,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与创新。
漫步在博物馆内,参观者总会在某一瞬间与历史相遇。看着玻璃展柜里的秤杆、算盘,仿佛能看到当年商户们精打细算的模样;驻足在胡同街巷的黑白照片前,“口、里、巷、缝” 的特色命名文化,如 “平安里”“仁合里” 的吉祥寓意,“合成公口”“花生店” 的商号遗存,让人感受到老北京商居一体的烟火气息。这些胡同历经时代变迁,砖瓦之间都是历史的印痕。
在博物馆的 “老物件捐赠光荣榜” 上,记录着截至 2024 年 8 月 29 日,428 名个人和 10 家单位的名字。正是这些捐赠者的无私奉献,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让长辛店的历史记忆得以留存。他们捐赠的不仅是物件,更是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长辛店老物件博物馆,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以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搭建起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在这里,乡愁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老物件,是可感知的历史场景。它不仅是长辛店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是所有长辛店人情感的寄托之所,让古镇的记忆在岁月流转中,始终焕发着独特的魅力。
来源: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文并摄/记者 蒲长廷
审核 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