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联合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公司举办AI智慧教学平台赋能课堂教学工作坊系列培训。此次培训注重实际操作,有助于提升教师对AI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推动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系列培训共分三期,每期聚焦不同主题,涵盖了从基础操作到高级应用的全方位内容。第一期培训以“如何基于雨课堂开展智慧教学”为主题,详细介绍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讲解数字化教学实用技巧。第二期聚焦“如何基于雨课堂AI教学平台建设及应用智慧课程”,深入探讨AI课程建设的步骤与策略,以及如何将AI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智能辅助教学的方法。第三期介绍“如何将AI课程的能力拓展到教学PPT中”,实现备课、授课、复习等环节的智能化升级。
培训过程中,教师们聆听现场讲解、观看演示、参与互动,深刻感受到AI智慧教学平台的强大功能和实际应用效果,认为培训内容贴合教学实际需求,受益匪浅。
此次“AI智慧教学平台赋能课堂教学工作坊”系列培训,是我校推进教学创新、深度融合AI技术的重要实践。学校将继续组织更多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戏曲人才贡献力量。
培训感受
林丹(表演系教师):
本次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传统艺术教育的巨大潜力。传统戏曲教学长期依赖口传心授的模式,而人工智能的介入突破了这一局限,AI建课能够将零散的戏曲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建立属于课程的戏曲教学资源库。虚实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拓展课堂知识点,解决传统课堂“教过即过”的问题。我也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不是要解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数据赋能、场景重构、跨学科融合,让戏曲教育焕发新的生命力。我将继续探索“智能辅助+人文引导”的双轨教学体系,培养能驾驭数字时代的复合型戏曲人才。
徐微(音乐系教师):
通过培训,我深切感受到AI为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AI可以分析学生作业和练习,为教师即时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曲式结构。在课堂教学中,AI可以辅助教师演示音乐作品,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作品进行实践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作和演奏能力。AI时代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教师可以在AI的帮助下有效调动课堂节奏和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董新颖(艺文系教师):
本次工作坊于我而言是一次AI赋能教育教学的生动实践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AI正重构“教与学”的交互模式——推动课堂从单向输出转为双向反馈,激发学生主体性,同时也引发我的反思,比如如何借助错题分析优化学习路径,怎样在技术辅助下避免思维惰性培养自主性等,也让我关注到数据隐私保护与技术普惠性等伦理议题。工作坊既向我们展示了AI重塑教育生态的潜力,也促使我们回归教育本质思考——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如何守护教育中的人文温度,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责编丨早言 拾月
编审丨犹然
主编丨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