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聚焦心理健康教育关键领域,以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抓手,多次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提升全员实训。
4月27日,德育教研室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成功举办“心育未来:中小幼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贯通实践与探索”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创新交流研讨会。此次活动以政策为指引,一体化心育为突破点,全面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助力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副院长沈彩霞,讲师董良、薛野,昌平区教委副主任王丽梅,基础教育科干部聂莹,昌平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岩、副校长邱立君,回龙观东学区主任李建等领导、专家莅临指导,昌平区中小学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和家长代表现场参加,1800余名教师线上同步参会。本次活动由德育教研室副主任张迎春主持。
心理体验 赋能成长
在“好好爱自己”——心理团体体验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城北中心小学、昌平第二实验小学、清华附中昌平悦府小学、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百善学校的师生共同设计了烦恼丢丢乐、心理大富翁、制作生命盲盒等富有趣味与深度的体验活动,沉浸式的体验不仅增进了师生的心理联结,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爱自己”的理解与践行。活动现场,师生们还与AI互动机器人交流,感受到了心理与科技的融合,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活力。
心理课堂 启智润心
心理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城北中心小学王重阳老师《“慧眼”识“新”友》、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强悦老师《玩笑红绿灯-让“幽默”不闯红灯》、人大附中昌平学校赵萍老师《探寻烦恼之外》、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未来科学城学校穆朝冉老师《寻找名字中的能量》,四位老师以学生需求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赋能,提高交往技巧的同时,学会寻求同伴支持,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充分体现了以心理课为基点、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育戏剧 情境育人
人大附中昌平学校周婷、回龙观学校韩珊、西府冠华学校张瑶、回龙观第二小学杨新桐、城关小学崔旭汗、第五学校苏珩、昌盛园小学金莎、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刘君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许静文等多名优秀心理教师以“破茧与伴飞的成长共鸣”为题讲述了教师成长故事。他们围绕心理教师工作中的挑战、困惑与突破,进行了教育研讨和故事叙述,展现了心理教师在成长道路上的坚韧与执着。育人先育己,这场教育戏剧不仅促进了自身的成长,也呈现出“全员育心 全程护心”的温暖教育生态。
领航者说 启梦引航
“领航者说”由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邱立君主持,天通苑学校校长王涵、人大附中昌平学校校长秦金森、昌平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小平、回龙观中心幼儿园园长门利艳四位教育界领航者围绕“中小幼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贯通实践与探索”这一内容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昌平区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专家点评 析理明思
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副院长沈彩霞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她指出,活动体现“三真”的特点,即呈现真实样态、开展求真研讨、饱含真挚情感。最后,沈院长针对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领导讲话 凝心笃行
在推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中,昌平区教委副主任王丽梅指出,本次活动立足学生心理成长需求,在内容设计、形式创新等各个环节亮点频出,为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树立了示范标杆。同时,王主任结合区域教育实际,对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四点指导性建议:一是强化中小幼衔接融合;二是促进资源均衡发展;三是深化家校社协同合作;四是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未来,昌平区将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创新,构建覆盖中小幼全学段、贯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立体化心理服务体系,以系统化设计、专业化支撑、特色化实践为抓手,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示范效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推动全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服务质量迈向更高水平。
来源:区教委基础教育科、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
审校:陈晨、纪茹馨、杨蕊、徐昊、聂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