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应昌平区文联邀约,乔叶携新书《要爱具体的人》做客清华附小昌平学校,畅谈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文学阅读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写作重新阐释生命的多维度和情感深层的广袤世界。
#乔叶简介#
乔叶,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市作协副主席。散文代表作《深夜醒来》和《坐在我的左边》等;小说代表作《打火机》(成名作)、《盖楼记》《拆楼记》(人民文学奖)、《最慢的是活着》(鲁迅文学奖)和《宝水》(茅盾文学奖)等。
《要爱具体的人》是乔叶最新出版的散文集,共收录了散文53篇,分为4部分:“要爱具体的人”“路过人间”“我会在哪遇见你”“我有参差不齐的句子”。作者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富有诗意而温暖的瞬间和细节。娓娓道来的文字,展现着人们面对生活时最坦诚、最细微的情绪和情感——万事万物都理应是美好的、雅致的,那近在咫尺的平凡生活,其实才是最值得我们慢慢观察和品味的。
访谈开始前,清华附小昌平学校师生代表朗读了他们基于《要爱具体的人》阅读后创作的诗歌,抒发了内心的感悟,欢迎乔叶老师的到来。
在访谈中,乔叶解释了这本书的书名其实是“我要爱具体的人”,是自我的提醒,首先让自己有温度,才能爱身边具体的人。作者历数书中提到的“老姨”“快剪大姐”“送花男人”“摩的师傅”“卖烧饼大姐”等给她上的生活课,才醒悟这些日常的琐碎,重复的平凡,甚至平庸,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本质,认真思考和看待,这些都是撒着金子的爱与温暖。生活中,很多人爱抽象的人容易,爱具体的人很难。爱具体的人是每个人一生的面对和修为。
现场学生代表和文学社会员踊跃提问,内容涉及经典阅读、作文与写作等,乔老师一一耐心回答,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把生活中遇到的事、感动自己的日常细节记录下来,写小不写大,写近不写远,写实不写虚,写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就是写作的开始。
访谈结束后,乔叶老师为清华附小昌平学校题字:“成长是一件终生进行的事”,并赠送签名本《要爱具体的人》;学校回赠一幅乔叶老师的肖像画,“青槐拾光”文学社会员代表赠送文学社交换旗,表达对作家的感谢和敬意。
昌平区文联、昌平区作协会员、天通苑学区教师代表、清华附小昌平学校学生代表、“青槐拾光”文学社会员和社会其他各界的文学爱好者共300余人参加活动。
来源:天通苑学区
审校:陈晨、纪茹馨、杨蕊、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