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环科2101班
10位女生以“抱团成长”的姿态
在实验室、课堂和竞赛场上
书写了属于她们的青春篇章
这里没有“单打独斗”的孤勇者传说
只有“一个人或许走得快,
但一群人一定能走得更远”的信念
她们的故事
是工科女生打破偏见
携手突围的真实写照
01
初入大学时,这群女生也曾对环境科学感到陌生。有人从未接触过论文写作,有人对实验操作一窍不通,有人甚至因绩点低迷而自我怀疑。但她们选择用“笨方法”破局——
凌晨两点的温室:为验证植物抗病毒实验,有人连续数周蹲守在闷热的温室中记录数据,双手被药剂染得发黄;
零下一度的太湖岸边:寒假里裹着棉袄踩在结冰的河道边采样,只为摸清融雪剂对水质的影响;
通宵达旦的实验室:大创项目申报书改了十几稿仍不满意,却笑着说“失败才是科研的常态”。
她们互相见证彼此的成长:
新手小白在学姐指导下学会移液枪用法,第一次成功培养出实验菌种;
拖延症患者在小组作业中学会时间管理,学习效率从5%升至50%;
竞赛小白跟着团队斩获“挑战杯”金奖,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啃下硬骨头”。
02
面对绩点竞争、保研压力和科研焦虑,她们没有陷入单打独斗的内耗,而是找到了独特的生存智慧:
1. 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壁垒
资料库共享:有人收集齐近五年专业课课件,有人整理出保研面试高频问题库,有人汇总全国环保竞赛清单;
经验接力:上届的学姐把错题本传给下届考生,保研成功的同学手把手教师妹写简历。
2. 心理支撑,用温度抵御焦虑
宿舍深夜夜话:备考压力大时,挤在一张床上聊人生规划,互相打气“再坚持一下”;
学霸的凡尔赛:“王瑞的SCI论文被拒了8次才录用,张晨兮刷了30本笔记才拿下保研资格”——用真实经历消解焦虑;
失败者的勋章:有人调侃自己“绩点倒数但快乐满分”,有人笑着分享“实验室炸裂装置”的社死现场。
3. 跨界协作,用多样性激发创造力
法学+环保:辅修法律的张晨兮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视角优化大创项目设计;
金融+科研:潘俊兰用商业模式思维推广治污技术,在“互联网+”大赛中斩获金奖;
艺术+环保:艾曰松用漫画记录科研日常,让枯燥的数据变得鲜活生动。
03
面对“女生不适合学工科”的质疑,她们用行动给出答案:
凌晨三点的自习室:有人边啃面包边刷高数题,笔记上贴满荧光标签;
实验室里的倔强:有人为调准仪器参数,连续三天蹲在设备前反复校准;
求职季的底气:有人拿着3.89的绩点和国家级大创成果,自信回应“环境科学女生同样能扛起科研大旗”。
她们的故事里没有“天才少女”的神话,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
实验本上写着“第101次失败,但数据开始有规律了”;
行李箱塞满实验服和文献,周末泡在图书馆查资料;
30本笔记证明“绩点3.58也能逆袭保研985”。
04
环科2101班的10朵金花,用四年时间证明:
优秀无关性别:她们用科研数据、竞赛奖杯和升学Offer打破偏见;
成长需要温度:在互相扶持中,她们把孤独的求学路走成了星光璀璨的旅程;
未来属于勇敢者:有人跨保法学,有人扎根生态科技一线,有人将论文写在黄河岸边。
艾曰松,女,预备党员,山东德州,曾获“云兴智创杯”江南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奖项,“江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得江南大学综合奖学金三等奖,江南大学综合奖学金二等奖,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
录取学校:山东大学
崔怡菲,女,预备党员,山东烟台,曾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江南大学二等综合奖学金,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录取学校:武汉大学
潘俊兰,女,共青团员,安徽安庆,曾获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江苏赛区三等奖,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江苏省节能减排科技与社会实践竞赛三等奖,“江南大学优秀学业辅导员”称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录取学校:浙江大学
王瑞,女,预备党员,河北秦皇岛,曾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第十九届高等数学竞赛本科一级B组三等奖,第九届江苏省笔译大赛优胜奖,江南大学至善学院模拟学术论坛三等奖,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录取学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徐嘉轲,女,共青团员,浙江杭州,曾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CULSC)生命科学竞赛、生命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建行杯”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产业命题赛道三等奖、红旅赛道三等奖,江南大学综合奖学金三等奖等。
录取学校:江南大学
张晨兮,女,浙江绍兴,中共党员,曾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江南大学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竞赛省级一等奖,“江南大学三好学生”称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等。
录取学校:浙江大学
张海燕,女,安徽六安,共青团员,曾获第二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中国中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江南大学三好学生”“江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录取学校:东南大学
张如静,女,入党积极分子,安徽宣城,曾获军训“优秀学员”,“奋进杯”女子篮球比赛小学院冠军,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Plastic waste Remoplan 2.0 校级一般项目,获得江南大学“学习奋进”单项奖学金,宿舍评为“先进宿舍”等。
录取学校:中国科学研究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赵京燕,女,山西忻州,共青团员,曾任学院分团委组织部干事,获得“无锡优秀志愿者”称号,获得江南大学第十七届建筑模型大赛三等奖等。
录取学校:内蒙古大学
张唯真,已就业,女,湖北荆门,在校期间获得江南大学三等综合奖学金,已考取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雅思6.5,获得江苏省“讯飞杯”英语口语大赛三等奖,2024第四届江苏省“阿拉丁杯”翻译配音大赛三等奖,曾担任院级学生会文体部干事,院级艺术团舞蹈部部长。
环科2101班的女生
是万千环境人的缩影
她们或许不够耀眼,但足够真实
或许偶有彷徨,但永远向前
在这个被标签定义的时代
她们用行动宣告:
女生+工科≠不可能
环境科学+女性力量=无限可能
下一位破风者,会是你吗?
本文欢迎微信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江南大学,微信号:jnu-1958。
稿件来源:环境与生态学院
本期编辑:郭诏金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jndxrmtzx@jiangnan.edu.cn
Copyright © 2014-2025江南大学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