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听见“守夜人”的声音②
2025-05-08 12:5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暮色漫过天际

整座城市开始卸下喧嚣

万家灯火渐次点亮

细碎笑语在窗棂间游弋

而此刻

有人正在月光下将遗撒一一清理

有人正把咖啡杯搁在监控屏前

有人正在收费窗口接过带着体温的通行卡

……

这是被折叠在时光里的平行世界

一群星辰般的“守夜人”

正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

用坚守的脊梁托起城市的休憩

此刻 让我们“调频”至“首发晚间电台”

聆听那些月光下劳动者的声音

服务区“夜行医生”

每当夜幕降临,田家府服务区的喧嚣逐渐褪去,但服务区维修工们的工作却正如火如荼。他们是这宁静夜晚中的“夜行医生”,齐小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深夜,服务区突发停电。齐小迅速赶到现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迅速定位并解决问题,让服务区的灯光重新亮起,设备恢复运转。不仅如此,齐小对小问题同样重视:水龙头不出水,便坑堵塞……他都能轻松应对,完美解决。他常说:“咱们的工作就是给这些设备看‘病’,再小的问题,也会影响顾客的体验,‘医者仁心’,真功夫还得下在平时。”

夜幕再次降临,维修工们又开始了他们默默无闻却又至关重要的夜间工作,他们迈着稳健而有力的步伐,穿梭在服务区的各个角落,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拉长又缩短。

——首发工贸公司

守护机电脉搏

深夜,张强和他的搭档王班长身影匆匆,穿梭在朦胧夜色中,开启了他们雷打不动的箱变巡视工作。这些箱变设备是保障机场高速光明与电力稳定的“脉搏”,也是国门第一路展现国家形象的“窗口”。

两人来到天竺立交箱变,张强打开手电筒,那束光在雾气里显得微弱却坚定。他仔细检查着每一处箱变,班长记录着每一个设备上的数据变化。这份工作,他们一干就是10余年,每天3遍巡视从未间断。无论是夏日暴雨倾盆,积水没过脚踝;还是寒冬雨雪纷飞,手脚冻得麻木,他们始终坚守。

——发展公司

“夜莺”的守护

“北京市气象局今日发布大风预警……”从接到预警通知开始,邢莹就不间断地在监控屏前对管养路段苗木进行巡视检查。狂风席卷着路面,监控摄像头在风中晃动,视频图像的蓝光在这个深夜格外刺眼……她从腋下拿出体温计:38度,为了不影响工作她赶紧吃了一片退烧药。

凌晨一点十五分,她突然发现了特殊情况,立即抓起单边对讲:“西南中心,西南中心,京港澳高速出京方向赵辛店出口一棵树木倒伏,占用右侧应急车道,影响通行,请30分钟内赶到现场,注意随车携带油锯和导改装置,现场需要导改!”“西南中心收到!”在等待抢险人员到达现场的间隙,她立即通知道路所属监控中心,配合发布情报板提示。经过三十分钟的抢险,倒伏树木清理完成,当最后一段树干被拖离路面,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这是最平常的一个夜晚,每次特殊情况,她都会严阵以待。他们就像一只小小的夜莺,守护着城市绿荫;他们就像暗夜中的星辰,用微光照亮着道路的畅通与安全。

——首发生态公司

雪域天路的“光明使者”

半夜两点,中尼边境的孔塘拉隧道口,寒流裹挟着冰碴,在探照灯的光柱里翻卷成银色漩涡。云星宇公司西藏高原隧道机电项目部的郦默对着冻得发麻的指尖呵了口气,电子屏的蓝光映在他因缺氧泛紫的嘴唇上,屏幕显示着洞内供电系统实时数据——这是全国海拔最高的特长公路隧道机电工程之一,此刻正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这样的昼夜鏖战已持续半月有余。作为机电项目负责人,郦默跟他的同事时间被切割成碎片:白昼时分,运输车在积雪覆盖的盘山道上碾出两道冰辙,将重达三吨的变电柜一寸寸地挪进隧道;深夜系统联调时,电子警报声裹着高原夜风的嘶吼。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隧道深处的LED灯具次第亮起,宛如雪域巨龙睁开了金色的眼睛。郦默倚在洞口的工程车上,跟同事笑着说道:“我们这机电生命线早贯通一天,日喀则到吉隆就能少绕40公里天险”。

项目部曾在实验室调试千万次模拟系统,却第一次触摸到机械脉搏与自然脉搏共振的震颤——每个设备的安装需要付出平时三倍的体力,每个元器件的调试都要克服气压变化带来的数据偏差。“数据校准成功!”对讲机里传来欢呼时,东方鱼肚白正渗进靛青色的天幕。郦默倚在工程车头,看晨光为隧道镀上金边,洞顶的照明系统如星河流转。

——云星宇公司

月光下的“工匠”

子夜零点,城市入眠。交通导行刚一完成,两拨人马已携器械涌入封闭路段。护栏组率先发力——吊机轰鸣中,旧护栏被工人持液压剪精准拆除,飞溅的金属碎屑在探照灯下划出银色弧线。放线员跪伏在地,激光水平仪的红线穿透夜色,为桩基标定毫米级坐标。钻孔机突突震颤,工作人员凭手感校准钻头角度,泥浆裹着冷汗浸透工装。

平行作业的标线组正与时间赛跑。380℃熔炉吞吐着橘红涂料,操作工紧盯测温仪,额角汗珠在安全帽里蒸腾。标线车一就位,画线工便推着设备前行,滚烫涂料在路面凝成雪亮反光带,蒸腾的热浪模糊了面具后的面容。

四小时里,桩机同步夯击,护栏如钢甲卫士破土而立;熔料化作标线,在晨雾中泛起冷光。技术员跪地抽检施工质量时,对讲机传来倒计时:“撤场还剩15分钟!”最后一车建筑垃圾驶离那刻,东方既白。

当车流驶过崭新护栏,昨夜辛劳的痕迹已随晨露消散,唯余工装后背的盐渍,记录着这群暗夜筑路人如何用体温焐热了钢铁的温度。

——交通工程公司

24小时在线守护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停车场开始引入远程值守平台,实现停车场24小时远程智能化管理。深夜十点,智能监控中心的蓝色荧光映在值守员王晓明的脸上。他刚切换完停车场的监控画面,电话突然响起:“您好,我完全找不到车了……”带着焦急的女声让空气骤然紧绷。

三小时前,李女士驾车驶入亦庄财富中心地下停车场,一时匆忙忘记智能车锁的定位提醒。此刻站在B1层电梯口的她,手机只剩5%电量,高跟鞋在空旷车场敲出慌乱的回响。

“您先别着急,您现在是在哪个停车场,您还记得车辆是停在哪个区域吗?车号是多少?”王晓明立即安抚车主情绪,并询问关键信息。“我现在在亦城财富中心停车场B1层的一号电梯口,好像把车停到C区了。”王晓明的键盘声密集响起,监控大屏瞬间分割出不同区域的画面,他仔细寻找着,指尖最终停留在B2-C区某个位置。王晓明立即拨打车场巡视人员电话,“张哥,车主在亦城财富中心停车场B1层一号电梯口,车位位置我发到你手机了,请带领车主过去吧。”

十分钟后,王晓明接到了车场巡视人员的电话,车主顺利找到车并安全驶离车场了。此时,他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夜色中的停车场依然灯火通明,停车场的上百个实时数据在云端静静流淌。

——静态交通公司

当晨曦“接管”这座城市
他们的故事将重新隐入白昼
但监控屏幕的微光记得
仪表盘跳动的数字记得

首发人在的每个角落都记得

那份静默中的坚持

下个深夜来临前
愿所有“守夜人”
都能被听见 被看见 被温暖环绕

供稿:各单位党组织

编辑:张梓伸

审核:杨哲 郝文丽


作者:

首发集团官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