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去看剧 启智润心助成长
2025-05-08 13:1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故事,入选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科书。当课文来到舞台,当小学生走进中国儿童戏剧的艺术殿堂,会碰撞出怎样的故事?

让阅读不止于书页,让经典跃然于眼前。4月下旬,东城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共同举办“跟着课本去看剧 启智润心助成长”主题活动。作为东城区2025年度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东城区地坛小学、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北京市崇文小学、东城区培新小学等6所学校的一二年级学生、区星光戏剧团和学校戏剧社团学生、指导教师、家长等600余人观看了演出。

该剧讲述了呼噜与哈欠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冒险经历。观剧者仿佛和主人公一起来到美丽的水下世界,陪伴小蝌蚪经历了身体和心灵的成长变化,切身感受到青蛙妈妈坚定勇敢又温柔有力的母爱守护,共同经历这个母子情深的感人故事。此剧荣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九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是中国儿艺经典剧目之一,也被誉为重磅“催泪弹”。

感人不只是剧目,收获不止在当下。观剧的同学和老师们既收获了戏剧触动心灵的感人力量,也萌发了课内课外一体化设计的想法和行动。

观与感

培新小学二年级9班学生 王迦乐

天哪!原来课本里的小蝌蚪这么淘气!它不但遇到会变身的呼噜哈欠,还被数学超差的螃蟹大叔教算术。看到小蝌蚪把青蛙妈妈气走时,我的眼泪都冒出来了——这不就是上周我把妈妈新给我买的衣服弄坏时的样子嘛!现在我知道啦,妈妈的唠叨都是“无敌青蛙腿”一样的爱。我要当最乖的小蝌蚪,不对,是小青蛙!(悄悄话:妈妈看完剧后亲了我三下,好幸福哟~)

地坛小学二年级6班学生 刘奕辰

今天星期六,我抱着语文课本,和爸爸妈妈去看儿童剧《小蝌蚪找妈妈》。哇,想到能看到课本里的故事动起来,我超级开心。看到小蝌蚪找到变老的妈妈,我鼻子一酸,懂了妈妈的爱有多沉。这场剧让故事跳出课本,比只看书有趣多啦!也让我明白,要好好爱妈妈,以后我要常对她说“我爱你”!

崇文小学戏剧社学生 徐多恬

舞台上,青蛙妈妈静伏在荷叶边缘,看着小蝌蚪跌跌撞撞的游过水草、绕过虾群,与大黑鱼一起“误入歧途”。只能暗中保护,不能相认。最深的爱是克制着触碰的冲动,让孩子在寻找中成长。当穿上新衣的小蝌蚪喊出:妈妈,我爱您!这声音回响在整个剧场,还有我的心里,震撼着这最美好的春天。

方家胡同小学老舍儿童剧团(东城区学生星光戏剧团)吴承羲

在内容上,我感觉故事很新颖。小蝌蚪从不懂事到理解妈妈、关心妈妈,对妈妈态度的转变让我感触特别深,也让我很受教育。尤其看到妈妈离开的那一段,我差点哭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在表演形式上,我感觉舞台剧很有特点,与观众可以近距离互动。互动过程中,我也大声的呼喊,感觉很开心。所以,以后学校戏剧表演时,我也要注意多跟观众交流,形成更好的气氛。最后,我感觉演员很敬业。他们穿着厚厚的服装,克服困难,坚持了一个半小时,从语言到动作,每分每秒都特别投入,让我很感动。看来做演员真不容易,我还要好好努力,跟着老师好好训练,争取早日登台表演!

和平里第一小学教师 郭文英

当童话照进生命,是一堂浸润母爱的教育课。传统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在新编剧本中焕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当舞台灯光映出小蝌蚪一次次任性地甩下妈妈的牵挂,青蛙母亲却始终以包容的目光凝视着孩子远去的背影,那份无声的守候让我的眼眶泛起温热。尤其是年迈的青蛙妈妈选择独自游向深海,只为不成为孩子的负担时,我忽然读懂:母爱从不是索取的藤蔓,而是永远张开的保护伞,是岁月长河里永不褪色的温柔涟漪。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总在课本的文字间追寻情感教育的密码。但此刻我才明白,那些关于亲情的优美词句,唯有注入生活的鲜活注脚,才能真正叩击心灵。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样的时刻里:当童话的涟漪轻轻荡开,孩子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文字的温度,更是生命最本真的感动。这堂生命教育课,不仅教会孩子理解母爱,更让我们教育者懂得: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生活的诗意与温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的种子。

史家小学分校教师 李紫杉

看完《小蝌蚪找妈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台下学生们一起喊咒语帮小蝌蚪找妈妈的场景。这场话剧,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懂得爱与被爱,学会成长与担当。我相信这次观剧经历会成为孩子们童年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也会陪伴他们在充满爱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在和平里第一小学,“寻找生活中的母爱涟漪”成为最动人的延伸。孩子们在日记本上记录妈妈藏在早餐里的温度,用科学实验报告分析妈妈为家庭的付出,用美术作品定格妈妈转身离开的背影。孩子自发组织“感恩行动”:为妈妈制作数学计算的“家务积分卡”,用音乐谱写专属的“妈妈之歌”,在综合实践课上设计“妈妈的一天”体验活动。这些跨越学科的实践,让课本剧的感动真正转化为对生命、对亲情的深刻理解。

在培新小学,教师精选《草船借箭》《小英雄雨来》等课文改编剧本,让学生自主设计台词、服装和道具;利用多媒体营造场景,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环节,举办班级和学校展演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在地坛小学,学校计划组织一场课本剧剧本创作活动,结合不同年级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剧本编辑,选出优秀的作品提供给星光戏剧团做剧目备选。

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区域戏剧文化资源丰富。区教委借助东城区“大戏东望”文化品牌力量和剧场群建设力量,大力推动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持续完善“看、进、演、赛”相结合、学生全员参与的美育实践机制,深度结合区域场馆剧院资源优势,在文化部门的资源协同共享下,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到剧院(场),观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演出,在戏剧鉴赏中,强化国家认同、传承文化基因、提升美育素养,涵养审美意趣。学校加强课内课外一体化设计,深度挖掘社会大课堂蕴含的美育资源,借助专业院团和剧院场馆优势,激活更触动心灵、启智增慧、灵动创新的教育场景和教学方式。

未来,区教委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挖掘,促进协同共享,将东城区域内深厚的美育资源,转化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爱上美的教育场域。

-END-

素材来源:东城区教委课外办、文中各校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高健


作者:

东教印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