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古垣,驿传京冀。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乡亲们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一年后的今天,一场跨越京冀的法治守护行动在长城脚下开展。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携手河北省怀来县人民法院联合发布长城司法保护令,并设立“法护长城”普法驿站,以司法协同破解行政区域边界处长城保护难题。
协同破局立新规
作为京冀行政区域边界处长城协同保护的一次重要尝试,北京延庆、河北怀来两地法院聚焦石峡长城与陈家堡长城,针对区域协同联动不足、保护合力不够等难题,联合发布长城司法保护令并设立普法驿站,明确两地法院在长城保护中的职责,并推动建立跨域线索移送、案件联合调查、执行协同联动等司法协作机制。
在人大代表和京冀两地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长城-石峡段、陈家堡段司法保护令正式发布。该司法保护令通过明确禁止刻画涂污、非法采石、养殖放牧等九类破坏长城行为,为长城本体、长城附属设施(城堡、烽燧等)以及周围历史风貌划定“法治红线”,让千古长城在法治守护中焕发新生。
“生态法治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破题关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环资庭)副庭长姜春玲表示,此次京冀司法协作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司法职能延伸与行政资源整合,将有效破解行政区域边界治理难题,为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提供示范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是法治守护长城的指南针。”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邢海丽认为,司法保护令聚焦长城本体及周边生态保护,明确破坏长城的行为类型与责任追究标准,构建起法治威慑、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未来,两地法院将以司法保护令为纽带,深化案件协作、执法联动与普法资源共享,共同守护长城历史风貌。
长效赋能护文脉
长城保护不仅需要司法“硬约束”,更需凝聚全民参与的“软合力”。活动当天,由延庆、怀来两地法院联合设立的“法护长城”普法驿站正式启用,这一集法治宣传、纠纷调解、文物保护功能于一体的跨域联合普法驿站,将成为京冀交界处服务群众、凝聚保护共识的“法治前哨”。
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及怀来县文物局的代表分别介绍了石峡长城、陈家堡长城近年来通过数字化监测、护林员巡护、新科技修缮等手段提升保护效能的经验,并提出将与普法驿站联动,开展“长城保护法治课堂”“非遗文化展演”等特色活动,推动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怀来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力夫指出,普法驿站将建立“法官驻点+网格巡查”常态化机制,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开设巡回法庭,针对攀爬野长城、刻划城砖等高频问题靶向普法,以“听得懂、看得见”的方式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构建“人人护长城”的社会氛围。
“长城的一砖一瓦凝结着京冀共同的历史记忆,我们必须以法治协同的创新实践续写两地携手共进的崭新篇章。未来我们将联合怀来法院对破坏长城及周边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惩处,通过典型案例发布、跨域执行联动等方式,推动司法裁判从‘惩处末端’向‘预防前端’延伸,让法治成为守护千年文脉的坚实铠甲。”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俞里江强调。
机制创新绘蓝图
北京市延庆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赵玉龙指出,保护长城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守护,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未来,延怀两地司法机关将以司法保护令与联合普法驿站为支点,推动建立京津冀长城保护司法协同机制,实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全链条协作,让法治成为长城永续的坚实屏障。
北京市人大代表、延庆区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喜评价道,长城司法保护令的出台,让“法治护城”从纸面条文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普法驿站的设立,既为民众心中筑牢了“守护文化根脉”的根基,也为乡村振兴搭建起“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传承”的可持续路径。这种“法治赋能基层、文化反哺民生”的治理模式,正是新时代破解历史遗产保护与区域协同发展难题的关键钥匙。
活动尾声,与会人员走进石峡村乡情村史陈列室,透过斑驳的砖瓦、沧桑的影像,感受长城脚下人民与历史相守的智慧传承。随后,代表们赴延庆法院八达岭法庭(环资法庭)参观交流,围绕跨区域协同保护长效机制展开研讨。
巍巍长城,见证千年文明;法治护航,赓续山河文脉。京冀两地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以司法之力破题行政区域边界处治理,以协同之智守护文化根脉,为长城保护注入新时代的法治动能。正如石峡村村民所言:“长城是祖辈留下的家书,如今有了司法保护令和普法驿站,我们守护家园的底气更足了!”
部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怀来县人民法院与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部分领导同志及干警代表,北京市延庆区委政法委、北京市延庆区长城管理处、河北省怀来县文物局以及京冀两地基层政府的部分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供稿:北京延庆法院
编辑:丁岩 刘宇航
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