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不仅是古代京城的‘时间灯塔’,更是一部镌刻着民族精神与文明智慧的立体史诗。”“钟鼓楼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钟鼓楼的建设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月9日,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携手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开展“钟鸣鼓应·传承有我”大学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题活动。两校教师携手在钟鼓楼文化广场开展了一次特别的“中轴线上行走的思政课”。
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贯通大中小学育人链条,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激励学生在历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携手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开展了此次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以“一堂思政课、一趟钟鼓行”为主线,通过“学、思、践、悟”立体化教育模式,让跨越学段的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保护意识,从而不断拓展“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活动中,师生们走出教室,走进钟鼓楼,走进历史。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教师辛晓燕和梁宇分别围绕钟楼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以及鼓楼体现的哲学思想以及历史文化保护讲授思政课。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师党支部书记王义夫从钟鼓楼切入,围绕“北京中轴线”相关历史知识进行了授课。
课后,学生们还通过学习单巩固所学知识,在校内课堂上把学习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增强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效果。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学校以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不断探索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质量开展中职思政课教学,尝试创新性改革路径,探索出“中轴线上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实践育人活动。此次“钟鸣鼓应·传承有我”主题活动,不仅是“中轴线上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之旅,更是一次生动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实践。
文:通讯员 张莹 姜峰,学校供图,编辑:张广林 复审: 李继君 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