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收官!《亦幻未来》终章:当小行星撞向地球,人类将如何抉择?
2025-05-12 19:3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宇宙深邃,藏着多少未知的危险?太空中游荡的“不速之客”,随时可能打破地球的宁静。在生死关头,人工智能给出的解决方案,真的是“最优解”吗?

由北京经开区总工会&信息技术产业局出品,北京亦庄首部原创人工智能生成系列科幻短剧《亦幻未来》第五集《变轨碰撞》,为你揭开谜团,给出答案!



2032年,小行星YR4撞击地球,在地球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3700万生命消逝,让人类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宇宙的冰冷与残酷,也让年少的杨宁和邓先立下誓言:要用科学守护地球。那时的他们或许未曾想到,三十多年后,一场更严峻的考验正悄然逼近。

2066年,直径270米的小行星朝着地球呼啸而来,远超大气层消解极限。

面对这一严峻危机,中国亦庄小行星防御系统中心全力投入应对工作。然而,由于人手极度短缺,中心成员们打算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配合太空机器人对小行星进行切割作业,但邓先教授始终坚信,人工智能给出的“最优解”往往忽略了人性,而人性恰恰是“最大的变量,也是最大的救赎”。

所幸,邓先儿时的伙伴、当下中国著名宇宙学专家杨宁及时加入团队,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

在中国亦庄火箭大街发射基地,科研团队争分夺秒,驾驶飞船以聚变核能刀切割小行星,却在紧要关头遭遇致命故障——3号、4号切块切割失败,无法分离。

杨宁和邓先两位科学家脑海中记忆闪回,儿时玩的弹珠游戏画面跃然眼前。他们当机立断,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用飞船相互碰撞加速,从而撞开小行星。即便深知这意味着飞船解体,甚至可能“牺牲”,他们也没有丝毫退缩。

面对人工智能不断弹出“建议取消飞船撞击”的警告,两位科学教授相视而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中国人一向如此!”在人性的光辉下,冰冷的计算结果显得微不足道。

最终,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这场与时间惊心动魄的赛跑。人性之光,化作永恒的流星,在宇宙中璀璨闪耀。

小行星危机终于解除,AI系列科幻短剧也迎来了完结。当科技持续飞跃,AI的能力愈发强大,我们该如何在理性与人性之间寻得平衡?《亦幻未来》虽已落幕,但人类对未来的探索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北京经开区总工会

编辑:徐祎


作者: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