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小学‘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区校创新探索”专题交流会在朝阳区白家庄小学举行,旨在展示和交流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研究的区校实践研究成果,。此次会议也是朝阳区小学“宜学课堂”关键问题解决系列研讨活动(第十五场),市区级教研员携手学校教师,共同探讨“宜学课堂”中的实践育人新范式,帮助学生获得从“宜学”到“宜用、宜创”的思维跃升。
据悉,此次活动共推出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等7个学科的25节研究课,集中展现了基于朝阳区“宜学课堂”理念,以“综合育人、实践育人”为导向,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朝阳区两所学校分享了实践育人的经验。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安海霞阐述了学校转型优化的新起点,基于学科立场,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学校将学科立场与实践育人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育人搭建了广阔平台。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校长郑丹娜介绍,学校在“涵育”理念引领下一体化设计的探索,为区域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怎么吃才能既好吃又营养?”在主会场,数学老师陈菲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秘《合理膳食》。该课程以“体重管理年”创设真实情境,通过两次AI分析活动和数字化膳食对比,实现数学、科学与食育的自然融合。在赵冲老师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中,同学们化身“朝阳小导游”,带领大家走进望京海棠花溪、亮马河等知名朝阳地标,展示学习成果。赵老师通过开展“朝阳之美我推荐”“朝阳名片我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多角度了解与感受家乡之美。
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部主任钱守旺指出,“宜学课堂”创设“六维度”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全面、科学地分析课堂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文化建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对“深化教研共同体主题研究”和“推进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朝阳实践”等方面给予了肯定。他表示,未来将不断完善教研共同体研究,加强市区校协同与经验共享,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本次活动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白家庄小学共同承办,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定福分校、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朝阳学校分校联合协办。此外,来自北京市各区及通州区台湖镇中心小学、河北省邯郸市祥云小学等友好校,以及全国各地小学干部教师累计近万人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参与了此次活动。
(文/通讯员 李瑞霞;学校供图;编辑:智雨荷;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