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 ,一场以“雷锋精神赋能企业发展”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水滴公司举行。水滴公司特邀雷锋杂志社雷锋宣讲团一行走进企业,通过专题座谈、文化互鉴、战略研讨等形式,探索新时代雷锋精神与科技企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雷锋宣讲团团长、解放军报社原高级编辑、二级英模卜金宝;解放军某部原政委少将王志安;雷锋杂志社运营总监、雷锋宣讲团秘书长刘晓永;雷锋宣讲团副秘书长、农工党北京市委社会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红色声音创作研究工作室负责人谢虎等一行走进水滴公司,与企业代表围绕 “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科技表达”展开深度对话,在回溯企业初心、阐释精神内涵、共商实践路径中,为科技企业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写下生动注脚。水滴公司党委副书记徐璐希等参与交流。
活动伊始,水滴公司党委副书记徐璐希向雷锋宣讲团一行致以热忱欢迎,她详细介绍了企业从2016年创立至今的发展脉络:从以 “水滴筹”帮助大病患者打开生命通道,到 “水滴保”构建普惠医疗保障体系,形成医疗保障生态,水滴筹平台累计为340多万大病患者筹集医疗费675亿,先后捧回“中国互联网公益企业”等20余项荣誉。
一段黑白影像《雷锋》将现场带入精神共鸣的氛围。当雷锋同志在日记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话语响起,雷锋宣讲团向企业赠送了《雷锋》系列杂志及1963年第一版《雷锋日记》,泛黄的书页间,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悄然开启。卜金宝团长率先分享感受:“走进水滴,我看到三个鲜明特点:其一,这里的队伍十分年轻,员工们怀揣着高远的追求,在工作中展现出蓬勃的朝气与无限的创造力。其二,水滴所从事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精准地瞄准了民生痛点,一经推出便产生强烈反响,发展势头迅猛。其三,水滴的前景极为广阔,这得益于其与雷锋精神的高度契合。这种精神为企业发展深深扎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企业在成长道路上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 他特别指出,企业将“帮助他人”融入商业模式,本质上是雷锋精神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表达,“这种‘科技向善’ 的底色,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延续。”
回顾企业在践行雷锋精神上的探索,徐璐希坦言企业早已埋下的 “雷锋基因”:从水滴保的保障到水滴筹的救助,企业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中践行服务初心,更设有带薪公益假、组建500余人的 “水滴青年志愿队”,打造 “水滴爱心计划”、“水滴灌溉计划”、“金色暖阳计划” 三大公益品牌。她特别提到:“如果有机会,水滴宣讲团期待与雷锋宣讲团一起走出去,让雷锋精神通过我们的实践被更多人看见。未来,水滴会继续在医疗保障全链条中坚守‘为社会做奉献’的初心,让每个业务环节都成为传递温暖的载体。”
交流尾声,卜金宝团长寄语:“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传承。水滴的文化与雷锋精神高度吻合,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内容。希望你们重视企业文化铸造,让雷锋精神成为企业之魂,在科技向善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实。” 随着双方达成长期交流合作意向,这场聚焦 “雷锋精神如何融入企业实践” 的对话,为科技企业与红色精神的深度融合搭建了新的桥梁。
当日正午,阳光透过会议室玻璃窗洒在《雷锋日记》的扉页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字迹格外清晰。当科技的理性与精神的温度在此交融,人们看到:在医疗保障的民生战场上,一家互联网企业正以行动作答 —— 雷锋精神从未远去,它正以创新的姿态,在数字文明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供稿:水滴公司 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