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碘缺乏病防治日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碘严重会引发“大脖子病”或身体发育障碍。从1996年起,我国开始在食盐中加碘,以满足国民日常所需。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关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吃碘盐,引发了一些争议。那么,碘盐吃了这么多年,还有必要继续吃吗?长期吃碘盐,会不会过量,引发甲状腺疾病?
今天是“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也被称作“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让我们一起理清这几个问题。
图源网络
碘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发生碘缺乏病,乃至残疾。同时,碘也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能帮助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促进代谢过程、保持人类机体和智力正常生长与发育。我国是碘缺乏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涉及地域广,威胁人口多,特别是对新婚育龄女、孕妇、婴幼儿的危害更为突出。
有些朋友认为吃了这么多年的碘盐也吃够了,可以换成无碘盐,以免摄入碘过量?
事实上,人体对碘的储备能力十分有限,如果停止摄入碘,那么我们体内储存的碘只够维持2-3个月左右。如果摄入过量碘时,人体并不会储存,而是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补碘是需要长期坚持,并将其日常化,并不是吃了多年的碘盐就“吃够了”。
如果爱吃海产品,或者有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再加上每天吃碘盐,会不会碘过量?
这个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碘超标的上限非常高。WHO将尿碘超过300微克/升算做超标,换算后约为500微克左右的碘摄入量。我国目前的加碘盐每克含有20-30微克,所以,远远达不到超标标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真的碘摄入过量,会导致甲状腺癌吗?
我国在落实食盐加碘这一法规的初期,曾出现过甲亢发病率一次性过高的现象,这些年来,也一直有着食用加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癌的传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家降低食盐加碘的浓度后,我国甲状腺类疾病的患病率就开始逐渐下降,甚至回落到了食盐加碘法规实施前的水平。而且,人体甲状腺自身具有一定的调整适应性,补碘所导致的一过性甲状腺异常可自行恢复。
此外我国相关补碘研究表明,碘充足和碘过量地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21.8%和20.7%,二者差别并不大,不足以证明补碘过多会导致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更不可能。
最后我们要说,关于补碘,我们根本没够。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全球主要国家对于人体碘需求的推荐基本一致,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50微克的碘。由于大部分情况下,饮水最多为人体提供30微克左右的碘,因此我们每天至少应该从食物中再获取120微克左右的碘含量。
120微克看起来不高,但是日常饮食中,除了海产品以外,其他食物能够提供的碘并不多。想要仅通过饮食获得足够的碘,大约需要每天吃一斤左右的海鱼、海蟹或者75克左右的龙虾。很显然,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通过食用碘盐来满足每日的碘需求是十分便捷、简单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几点需注意!
1 购买加碘食盐最好选择小包装且有合格标识的类型,一次不宜购买过多,存放时间应避免过长;由于碘遇高温易挥发,因此碘盐应当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最好能够避光保存;为了减少碘盐中碘的损耗,最好在烹饪快要出锅时再放入碘盐,以免温度过高提前将碘挥发。
2 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尤其应当注意碘的补充。因为,这部分人群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为了保障母体与胎儿的需求,摄入碘的量应高于正常人水平。一旦摄碘不足,妊娠期女性的甲状腺可能发生病理性改变,出现甲状腺肿或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的问题,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
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亢患者,要遵医嘱适量或者禁止涉碘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