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所在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召开儿童学习品质发展评价案例研讨会,通过观摩幼儿自主游戏、园所实践案例分享、幼儿评价案例分享等,展示了园所和教师利用评估支架发展幼儿学习品质的教育实践。目前全市已有20余所幼儿园参与教师观察评价指引工具研制与实践改革工作。来自全市9个区15所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参与了当天的活动。
在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区,记者看到孩子们有的在模拟洗车店里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银杏树下玩泥区里挖泥、踩泥、引水,还有的在画布上涂抹创意……各个游戏项目区里,老师一边看护观察一边拍摄记录着幼儿的活动情况。“放开儿童游戏,适时给予幼儿引导和帮助,让他们有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和发展。”该园园长董惠介绍说。
在室内研讨环节,董惠携手尹诗、高银凤两位教师,从教育实践和评价实施角度分享了该园推进《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教师观察评估指引》的探索。董惠以《循理育人 科学评估助力成长》为题,结合园所发展历程及“以儿童为本”的办园理念,系统解读了幼儿园的办园特色,阐述了幼儿园如何将科学评估融入日常,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意义。来自大兴区第一幼儿园、大兴区旧宫镇第一幼儿园的两位教师结合各自的教育案例,分享了她们依托评价破解幼儿成长“密码”的带班经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孙蔷蔷在点评时指出,学习品质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在评估时应采用持续、全面和客观的方法,同时要注重保护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她建议将观察量表转化为实用的观察与支持工具,鼓励幼儿园结合自身特色培养学习品质,并配套相应教学策略。
观察评估工具在幼儿成长和教师发展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副院长石英德认为,研制教师观察指引工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为路径更加全面细致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游戏并非无目的、无约束的活动,而应具有明确的目标、计划和适度限制,要注重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品质,给他们创设宽松、易于探索的环境,以此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幼儿园要重视对观察评估工具的持续反馈和改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成长,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为贯彻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所自2022年起开展“基于儿童发展的教师观察评价指引项目研究”。该项目聚焦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困惑与需求,以儿童学习品质、运动与健康、阅读与倾听、社会性交往、数学与探究、艺术表达等方面的发展为线索,带领全市20余所幼儿园开展教师观察评价指引的工具研制与实践改革,支持教师开展“一对一倾听”、深入理解并跟进儿童游戏想法。
据了解,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将立足首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带领参与该项目的幼儿园一起聚焦班级观察,进一步完善“基于儿童发展的教师观察评价指引”工具研制,提升幼儿园保教水平和自我评估能力。
(采写:赵艳国;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供图;编辑:赵艳国;审核:常悦;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