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解码植物密码 共筑花园城市未来 丰台区少年宫《植物智慧锦囊手账本》项目式学习成果发布
2025-05-17 10:0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你好,世界”项目组,本学期聚焦“儿童参与性”设计,以“花园城市的绿动密码,何以‘离尘不离城’?”为驱动问题,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带领学生完成从自然观察到科普传播的全链条实践。5月16日,第一阶段项目产品——由儿童自主探究、设计、播读的《植物智慧锦囊手账本》,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举办的丰台首届文旅休闲生活集上正式亮相。

从叶片脉络到城市脉搏:用儿童视角解码植物生存智慧

本次项目以“植物智慧”为切入口,带领学生深入世界花卉大观园开展系统性探究。孩子们化身“自然观察家”,在植物学家指导下,对25种特色植物展开“叶片特工队”“花朵外交官”“果实漂流记”“种子冒险家”“根茎野战军”“生命共同体”六大主题研究。

在植物学家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近距离观察鸡蛋花叶片的蜡质防水层,理解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深入研究南瓜、葫芦体内的“木质素”,了解其对植物的支撑作用;探索量天尺(火龙果)种子的传播方式,破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生存密码等。

孩子们还通过模拟设计深化认知:用苏铁的羽状叶模拟“微型水泵”,以龟甲龙的块茎类比“沙漠水塔”,理解植物形态与其生态功能之间的共生关系。此外,他们从南瓜藤蔓的攀爬轨迹中发现“植物数学”的奥秘,通过分析瓶树的“储水罐”结构,窥见自然界中的生存博弈。

最终,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观察和感受转化为“科学艺术双生作品”:用写实技法绘制植物结构图和剖面图,并进行了有趣又严谨的重点标注。经过植物团队教师的审阅,历经7次修改的25个植物手绘与原创科普说明,最终凝结成《植物智慧锦囊手账本》的图文内核。

从画纸到声波:让植物的智慧“活”在真实场景中

为打破传统科普的“单向输入和输出”的模式,本次项目还借助戏剧赋能,利用表演和声音叙事的方式丰富项目实践,最终实现了“视觉+听觉+场景融合”的多维度项目产品。

在戏剧工作坊中,孩子们将植物特性转化为肢体语言——以“植物小剧场”形式演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模拟苏铁叶片的“雨水导流”轨迹,演绎南瓜卷须的“触觉感应”过程,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植物种子破土而出开花结果的过程,让科学原理具象为可感知的肢体叙事 。

最后,项目组同学还踏入专业录音棚,化身“自然解说员”,用童声为每株植物录制专属故事:将火龙果种子的“乘风之旅”编成童话,把龟甲龙的“休眠哲学”谱成诗歌,叠加舒缓自然的环境音效,打造“可听的植物智慧锦囊”。

从课堂到城市:让儿童智慧反哺公共教育生态

作为本次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植物智慧锦囊手账本》将在世界花卉大观园作为官方导览手册使用,手账本内嵌的25个植物科普二维码,游客扫码即可收听儿童讲解, 实现“一书一园”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与此同时,项目组同学手绘的“25种植物手稿”也将以更多园区文创产品的形式进行传播。期待通过儿童视角的“软科普”,这份“可听、可触、可实践”的项目成果可以成为连接公众与自然生态的“绿色纽带”,让更多的人发现植物的智慧与美好。

来源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供稿 丰台区少年宫

编辑 李娜

审核 肖园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