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在广西靖西至凭祥的300公里边防线上,一支被敌军称为 “幽灵部队”的武装侦察连,以血肉之躯构筑着国家安全的前沿屏障。连长罗振明、副连长隆志勇率部越境侦察、捕俘战斗,书写了侦察兵的传奇篇章。战后,罗振明荣立一等功,隆志勇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天有不测风云,隆志勇晚年不幸突患脑梗。为了英雄的康复,战友倾囊相助,各界倍加呵护,演绎一曲崇尚英雄的新时代壮歌。
边境侦察屡立战功
1985年2月的一天,南疆亚热带丛林里,罗振明手持军用地图,在月光下勾勒出破袭路线。这是他与隆志勇第17次率部执行侦察任务,目标是摧毁距我境3公里的敌特工秘密驻兵点。凌晨三点,隆志勇带领16名突击队员潜入敌阵,他们用匕首割开铁丝网时,甚至能听见敌军哨兵的鼾声。当3座驻兵房在炸药轰鸣中化为灰烬,突击队员已押着俘虏消失在晨雾里。这场战斗歼敌32 人,缴获轻重武器17件,而我方无一人伤亡。战后,两人同时荣立一等功,隆志勇的名字首次出现在越南国防部的 "必杀名单" 上。
同年冬季的一天,隆志勇再次临危受命。在代号为“猎豹”的捕俘行动中,他率8名侦察兵潜伏在界河草丛中72小时,最终抓获两名敌军情报官。在押着俘虏穿越雷区时,隆志勇的左脚掌被竹签刺穿,他硬是咬牙走完5公里山路。隆志勇再次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 “侦察英雄”荣誉称号。
那些年,罗振明、隆志勇率部执行出境侦察、捕俘、突袭、配合炮兵打击敌军等各项任务123次,捕获敌军15人,毙敌46人,我侦察连无一伤亡。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该连 "英雄侦察连" 荣誉称号。
脱下戎装永葆本色
1996年,罗振明转业至湖南省农发行。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侦察连长,转身成为金融系统的守护者。他主导建立的银行安保体系,让所辖区域连续十年保持 “零盗窃零抢劫”记录。同事们常说:“罗处长就像当年抓俘虏一样,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退休后的罗振明,将战场故事转化为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作为长沙市国防教育宣讲团核心成员,他走进全市大专院校和67所中小学,用侦察连的战斗经历诠释军人使命。在一次面向大学生的演讲中,他展示了一连串的荣誉勋章,动情地说:“这不仅是祖国给我这个老兵的荣誉,更是提醒我们,和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隆志勇从侦察连副连长干到贵港军分区司令员,他将实战经验融入国防建设,主导研发的“边境智能监控系统"”至今仍在部分边防连队使用。
2010年,隆志勇退休,组织上向他征求意见,他望着边境方向说:“就去广州吧,离靖西近点。”在广州市花都区干休所,隆志勇经常到驻地中小学给孩子们讲 “侦察兵的十条铁律”;逢年过节,他必去边防连队与官兵交流,用当年穿越雷区的经历激励大家保持警惕;2016年靖西撤县设市,他动员家属在边境景区开办 “侦察兵主题餐馆”,不仅解决了20余名村民就业,还将收入的30%捐给当地小学。
2019年,罗振明将战友隆志勇推荐至湖南省国防教育研究院担任顾问。当这位 “侦察英雄”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台下坐着的不仅有学生,还有数位退役侦察兵。隆志勇掏出泛黄的战斗日志,指着1985年破袭战的手绘地图说:当年我们之所以能赢,靠的不是运气,是把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到极致的狠劲。
遭遇病痛顽强抗争
2023年3月的一个清晨,隆志勇像往常一样在小区晨练,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当他试图扶住路边的树干时,右手已无法动弹……这个曾在战场上徒手格杀的侦察英雄,被诊断为突发脑梗塞。在重症监护室的12天里,他一度出现幻觉,宛若又回到1985年的战场,只是这次阻挡他的不是敌军,而是一座虚幻的 “奈河桥”。
从昏迷中醒来的隆志勇,面对的是左侧肢体瘫痪的残酷现实。曾经能单手攀爬悬崖的他,如今连握筷子都成问题;往昔洪亮的口令声,变得含糊不清。但这位侦察兵的倔强从未消失。他每天坚持做 100 次握手训练,即使手指磨出血泡也不放弃;为了恢复语言功能,他对着镜子练习发音,简单的 “战友” 二字,练了整整三个月。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位老兵。2024年1月,妻子因突发心脏病离世;同年5月,弟弟又因车祸去世。接连的打击让隆志勇的病情急转直下。
罗振明得知战友的状况,连夜驱车赶往南宁。推开门,他看见的是坐在轮椅上、瘦得脱形的隆志勇,两人拥抱痛哭。罗振明想起1985年那次破袭任务,隆志勇为了掩护他,背部被蚂蟥咬得血肉模糊,却一声不吭。“老隆,还记得我们当年的誓言吗?”罗振明掏出泛黄的连队合影,“我们说过,要一起活到 100 岁,看着祖国统一。”
这句话仿佛唤醒了隆志勇的斗志。他开始配合康复治疗,让女儿买来 VR 设备,模拟丛林环境进行平衡训练。2024年10月,他在手机上刷到湖南省浏阳集里医院的溶栓康复案例,重新燃起希望。这个曾穿越生死线的侦察兵,决定再打一场 “硬仗”。
各界关爱呵护英雄
2024年12月1日,隆志勇在家人陪伴下抵达浏阳集里医院。迎接他的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湖南省国防教育研究院、长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当年的老首长黄祖示少将,特意让人抬着轮椅来到医院。将军含泪给部下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集里医院为隆志勇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神经内科专家团队每天会诊,康复师根据他的侦察兵经历设计了“障碍训练课程”:用轮胎、绳网模拟丛林环境,让他在熟悉的场景中恢复肢体协调。细心的护士们听说他当年在边境常吃压缩饼干,便特意准备了无糖版“侦察兵能量餐”。
“我们收治的是国家的功臣!”院长赵黎明在动员会上说。医院不仅减免了全部自费项目费用,还发起 “致敬英雄"”捐款活动,短短三天收到爱心款 23 万元。当隆志勇得知这些捐款来自医护人员、中小学生甚至普通市民时,这位硬汉再次落泪:“原来我们从未被忘记。”
住院期间,老战友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当年的侦察排长江平,带着珍藏30年的军用罐头;曾被隆志勇救过性命的战士李明,捧着结婚相册说:“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长沙理工大学国防社团的学生们穿着迷彩服为他表演战术手语……
2025年1月15日,隆志勇迎来康复治疗的“里程碑”:他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迈出了中风后的第一步。当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时,病房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位小护士偷偷擦拭眼泪:“这比看任何电影都感动。”
供稿:
水远 《雷锋》杂志记者 卜金宝
短评:祖国从未忘记从南疆战场到康复病房,隆志勇用行动诠释了 “军人”二字的分量。战时,他是令敌胆寒的侦察尖兵;和平年代,他是永不生锈的国防基石。当隆志勇在医院走廊抚摸着悬挂的“英雄侦察连”锦旗时,仿佛又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如今,隆志勇的康复仍在继续,社会各界的关爱也从未间断。这个故事所以动人,不仅因为英雄的坚韧,更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永远不会让英雄独自面对风雨。正如罗振明在给新兵的演讲中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历经战火后依然热爱生命,是脱下军装后依然守护信仰。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些共和国的守护者,永远被温暖环抱。”
当春风再次吹过边境线,那些曾经在丛林中穿梭的侦察兵们,或许正坐在某个角落,看着盛世繁华,露出欣慰的笑容 ——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安宁的一幕,祖国从未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