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回,写贾雨村闲逛走到一座破庙跟前,见门额上题“智通寺”三字。一副破旧对联是:“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甲戌本此处脂砚斋侧批道:“一部书之总批。”告诉读者:这是本小说的主线。接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道出贾家“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已经走下坡路了。而且,“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此下去的结果如何呢?这正是小说要展示的。
秦氏丧事,宁府恣意奢华挥金如土
小说的第一个高潮是秦氏的丧事。从置买棺木到出殡,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在描绘贾珍的暧昧、王熙凤的才干和丧事的热闹之中,有三处点出了宁府的挥金如土、奢华靡费。
第一处:听说秦氏死了,众人来到宁府商量如何料理丧事。“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大厅上,请了一百单八众禅僧拜大悲忏四十九天。天香楼上,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会芳园灵柩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光是僧道就是三百余众。
第二处:“那贾敬闻得长孙媳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贾珍见父亲不管,亦(益)发恣意奢华”:一副棺材板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没人敢买,“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香,以手扣之,叮当如金玉”,一千两银子也没处买去!然后,为使丧礼风光些,又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个五品“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的官衔。
第三处:贾珍请凤姐出面帮他料理丧事时,只叮嘱凤姐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只要看着体面,花多少钱都可以。
凤姐果然不负重托,把个丧事办得既红火热闹又井井有条。光听从她分派的佣人就有一百二三十个。伴宿之夕,一夜灯明火彩,客送官迎,里面还有两班小戏和耍百戏的。出殡时,“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着新做出来的,一色光艳夺目”。送葬的队伍里,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注:耍杂技的),和尚、道士、尼姑,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还有百十余车辆,“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好似“压地银山一般”!
元春省亲,再三叹息奢华靡费
宁府丧事刚毕,荣府喜事又来——元妃省亲。这段故事是作者的又一精彩之笔,尤其是对元妃的凤辇将到未到之时的描写,可谓不厌细致、不厌繁琐。作者写道,元春下舆之后,“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奢华不止于此:“进入行宫,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看到园内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贾妃极加奖赞,又劝:“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
省亲结束临走之前,元妃特别叮嘱一句:“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作者把“奢华过费”这个意思重复了三遍,其用意还不清楚吗!再看元春题的诗:“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使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天上人间诸景备”,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元春省亲过后,贾府的奢华靡费却没有丝毫收敛。过年,贾珍大戏连台,“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连贾宝玉都觉得“繁华热闹到不堪的田地了”!(第十九回)
正月十五唱戏,台上的戏子一句插科打诨把贾母逗乐了,便说:“赏!”“早有三个媳妇已经手下预备下簸箩,走上去向桌上的散钱堆内,每人便撮了一簸箩,……向台上便一撒,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响。贾珍贾琏已命小厮们抬了大簸箩的钱了,暗暗的预备那里”。
端阳节前到清虚观上香。“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早已到了清虚观了”。(第二十九回)瞧这气派,多么壮观,多么轰轰烈烈!
贾府除了对外讲究“排场”之外,每日的生活也是“服用奢靡,僭越无度”。贾府吃一顿螃蟹,要七八十斤,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相当于当时的庄稼人一年的用度(第三十九回)。冬天,贾母进补,吃的是“没见天日的东西”——牛乳蒸羊羔,宝玉们则是新鲜的鹿肉(第四十九回)。
“忽啦啦似大厦倾”,凤姐梦中秦氏说的话终于应验了。贾家被抄,世职革去,他们的好日子到头儿了。贾母思前想后眼泪不干,扎挣着在院内焚起斗香,含泪祝告天地:“必是后辈儿孙骄侈暴佚,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检……”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至此得到了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