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变“常客”,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连续到访
2025-05-21 14:1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在大兴区瀛海镇一处麦田,观测人员发现一群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数量超过10只。这是黄胸鹀连续第四年以集群形式在瀛海镇出现。此外,在瀛海镇还观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红脚隼、红隼、蓝喉歌鸲,以及栗耳鹀、苇鹀、小鹀、棕扇尾莺、黄鹡鸰、黑喉石䳭、鹌鹑、金腰燕、家燕等野生鸟类20余种。

黄胸鹀,别名禾花雀,是一种以其胸部或腹部金黄靓丽羽色而著称的小型鸣禽,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体型和麻雀相仿,繁殖期雄鸟有醒目的黑脑袋,雌鸟羽色相对暗淡但雌雄都有鲜艳的黄色胸腹部。它们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东部,迁徙经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于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印度。越冬和迁徙时常集群活动于湿地边缘及平原的芦苇丛、耕地、麦田、稻田等。

良好优沃的生态环境正在吸引更多鸟儿来“瀛”筑家

近年来,瀛海镇党委依托“红星耀瀛海”党建品牌建设,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和建设工作,开展了大规模造林、大尺度增绿和高质量养护。同时瀛海镇党委将强化环境监管和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摆在重要的位置,主要领导定期带队开展环境拉练补短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向好。

开展大规模造林进行高质量管护,创建森林城市

瀛海镇党委积极推进平原造林和生态林建设,自2012年开展平原造林以来,瀛海镇共建成和养护平原生态林总面积4500余亩。集体林场持续提升管护质量,日常补植林木5400余株,义务植树活动栽树1467株,林下补阔(矮接金叶槐)899株,林下种草180亩,村头片林景观游憩改造提升3处,建设管护保育小区面积81亩,栽种1200株食(蜜)源植物,搭建人工鸟巢40个,为野生动物打造良好的栖息场所。截至目前瀛海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5.08%。

开展资源化利用进行大尺度增绿,夯实生态底色

按照“建筑垃圾不出镇”的工作思路,瀛海镇党委对400余万平方米建筑垃圾开展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确定了集中清理、就地粉碎、堆山造景的资源化再利用方式,持续提升绿化覆盖率。随着瀛海休闲公园、兴海休闲公园、瀛海足球主题公园、瀛海体育运动公园、瀛达公园、红星集体农庄纪念公园等的建设完成,瀛海镇公共绿地面积逐步提升。2024年底公园和绿地总面积达到2000余亩,截至目前,瀛海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69.61%。

依托“田长制”机制进行高标准保护,开展特色耕种

瀛海镇将耕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瀛海镇严格执行“田长制",坚持“谁种植谁负责”的原则,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决杜绝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发挥各级田长和田管员作用,持续开展巡田工作,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现保护管理责任全覆盖;结合地区特色,持续打造“油菜花田”“金色麦浪”“咱家一分田”“稻蟹共养基地”“南海稻田画”等系列农业品牌,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亲子旅游、科普教育、农耕体验等基地,为市民提供观光、休闲、旅游等都市农业,做强瀛海都市农业新品牌。

开展多维度宣传举办多形式活动,提升绿化意识

瀛海镇建成2家“互联网+义务植树尽责基地”、4家园艺驿站,开展义务植树、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园艺活动等群众性绿化美化活动150余场,财政部、大兴区四套班子领导到瀛海镇开展义务植树尽责活动。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12个,持续提升社区绿化环境。增强群众共建共享意识,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宣传,通过绘画创作、科普讲座、知识问答等丰富形式,向群众普及保护知识,发放宣传折页1000余份,宣传品600余个。

下一步,瀛海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植绿、增绿、护绿,吸引镇域群众参与到北京市和大兴区花园城市建设中来,让“大美瀛海”的生态底色嵌入群众美好生活。

来源:瀛海镇

编辑:刘洋

监审:张晶晶


作者:

北京大兴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