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海淀推介青少年教育与保护经验
2025-05-26 19:4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5月22日,“教育强国背景下专门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工读学校举行。来自青少年教育与保护领域的领导、专家及全国150多所专门学校代表,围绕构建青少年教育与保护新生态主题,共话新时代专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海淀寄读学校法治副校长朱雅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岳向阳,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等参会。

杨银付介绍了中国教育学会专门教育分会成立40年来,在专门教育政策研究、实践探索、专门学校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他强调专门教育是跨系统、多部门协同的系统工程,是未成年人“六大保护”的重要一环。他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对专门教育工作者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永葆初心,投入奉献守护成长;二是创新实践,精准破解教育难题;三是协同育人,积极汇聚守护合力。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从专委会建设、家校社协同、专门学校发展三方面分享了青少年教育与保护的“海淀经验”。杜荣贞表示,海淀区专门教育专委会将通过区级协调统筹、各校因地制宜、专门学校兜底等保障举措,构建全方位、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体系。依托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海淀教育将继续发挥专门学校的育人职能,让更多的迷途青少年成长为有用人才。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专门教育学校,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积极融合“法治+专门教育”要素资源,为全国专门学校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该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张红燚介绍了学校从“马卡连柯式集体教育”到“个性化矫治体系”的专门教育迭代历程,系统解读了学校在新形势下“以适合的教育培养幸福公民”的教育使命。

普通学校如何与工读学校携手护航学生成长?海淀工读学校成立70年来,与全区50多所中学之间的协同育人实践成果。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马志太从普通学校的视角分享了对“协同育人”的实践思考与创新探索。

担任海淀工读学校法治副校长的朱雅频表示,专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制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特殊又重要的功能作用。希望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坚守“学校”定位,发挥“专门”功能,做实“精准”矫治,在打造现代化一流专门学校中,持续推动专门教育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当天,海淀工读学校展示了11节观摩课和科技嘉年华活动。观摩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课程以及心理、非遗纸塑、AI应用、陶艺等特色课程,同时还展示了以健康、梦想为主题的2节班会课。科学嘉年华推出了非遗手工、氦气变声、倒立喝水、掌中火焰等近40项互动项目。活动还基于“学生成长银行”设置了“寄读币”兑换文创成果的环节,学生可以用“寄读币”兑换自己心仪的文创产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海淀区教委、中国教育学会专门教育分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承办。会议还通过前沿报告、国际视野分享、圆桌对谈、实践论坛,深度剖析了教育强国背景下专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导向。

(采写:赵艳国;海淀工读学校供图;编辑:赵艳国;复审:郝彬;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