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自助服务、开放式活动空间、WiFi、空调免费开放......近日,随着大山子社区“久久爱新 链链驿站”的运行,便利的服务模式深受“骑手”们的一致好评。辖区内所有新就业群体都可以在工作间隙,来这里体验开放“不打烊”、服务“不断电”的综合式“能量补给站”。
党建引领 携手驿站换新
位于大山子社区的“久久爱新 链链驿站”,紧邻辖区城市主干道,室外标识醒目,24小时的云端便利服务,让路过的外卖、快递“骑手”们都会忍不住的“刹”一脚,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馨港湾。
酒仙桥街道以关爱新就业群体为切口,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平台作用,在前期建设“全时驿站”的基础上,以大山子社区为试点,与链家党委共建“链链驿站”,形成由街道工委牵头,企业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共建机制。在链家党委支持下,街道巧妙改造翻新社区废旧的库房,翻新后内设桌椅、网络、空调、饮水机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周边新就业群体“小哥”休息、喝水等基本需求。
同时,驿站内制定了骑手文明公约,由“恋美家”物业与社区志愿者定期进行维护清洁,让驿站成为新就业群体想得到、走得进的温暖港湾。
科技“链”条创新智能管理
当“微店24”模式与“全时驿站”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大山子社区的“久久爱新 链链驿站”内,门上一张醒目的二维码引人注目,骑手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室内,如果需要帮助,可以通过室内上方的电子屏幕与线上值班店长直接对话。驿站采用科技管家代替人工值守,并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配备完整的安全防护设施,真正做到全天候7×24服务。
据悉,街道充分发挥辖区高新、科技企业汇聚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服务聚能等方式,拓宽服务新就业群体的途径,鼓励科技企业或机构参与,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驿站管理中。辖区内的口袋时尚科技有限公司,发挥自身云值守便利店的运营优势,为驿站注入智能化活力。借鉴“微店24”模式,为全时驿站配备24小时在线客服,并安装门禁系统,实现了多店实时在线看管,创新了可循环运营模式,以科技之力,提升驿站管理效率,为使用者带来便捷与安全。
同时,在驿站内,微波炉、饮水机、医药箱、自助饮品等便民设施映入眼帘,在区委社工部的协调下,美团、元气森林等公司踊跃参与驿站建设,美团提供水、食品等物资,元气森林提供自助冰柜便利服务,丰富服务内容,进一步激活了“一核多元”结构,使驿站从“基础休息站”升级为“智慧关怀枢纽”,为辖区新就业群体提供“智慧港湾”。
“骑”心协力 实现双向奔赴
随着夏季的到来,北京气温不断攀升,骑手们依旧穿梭在大街小巷,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在美团公司工作的外卖员小葛就是其中一员。“这里的驿站24小时全天候开放,门上扫码就能自由进入,我们可以随时来这里饮水休息、阅读充电,冬能避寒、夏能避暑,就像回自己家一样。”小葛激动地说,“我经常半夜送餐,看到路灯昏暗、指示牌损坏等问题,我会及时拍照并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街道、社区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我们也想为辖区做点什么。”
随手拍、随时报、随即办……街道“久久爱新 全时驿站”为新就业群体建起一个“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添砖加瓦。在酒仙桥街道像小葛一样的新就业群体还有很多,大家积极发挥“流动哨兵”“移动探头”作用,协助街道做好文明宣传教育、安全隐患排查、环境秩序保护等工作。
基于此,街道还与骑手签订《文明公约十条》,设置积分管理制度,并动员骑手主动担任社区“副楼门长”,形成互助共建、双向服务、共同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
目前,街道辖区内共建有17处“久久爱新”全时驿站,提供了23个友好场景,组织89名骑手担任副楼长,吸纳211家友好商户,让“15分钟关爱服务圈”基础更牢、服务更实。
接下来,酒仙桥街道将持续推进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场景建设,链接辖区商圈、楼宇等资源,搭建多元友好服务平台,实现新就业群体与社区、商圈楼宇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助推酒仙桥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