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清晨,随着620路公交首班车
驶入立通路辅路(城建 N 次方)的
新站点
清河营中路社区所辖的
泊郡大厦、世华泊郡小区居民
长达数年的“出行难”终于画上句号
这一民生工程的落地
背后是北京市人大代表安丽娟
来广营乡人大主席胡永峰等7位代表组成的
专项调研小组全程推动
以及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交集团
来广营乡多部门的协同攻坚
超大型社区的“出行之困”
世华泊郡小区作为区域内超大型商品房社区,常住人口在7000多人,长期受困于“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而小区唯一通往市区的620路公交“立通路北站”站点原位于500米外的荒僻主路段,居民需横跨一条大马路才能抵达车站。对上班族而言,早高峰通勤需额外“早起十分钟”赶路;对老年群体来说,这段距离更是“望站兴叹”的现实困境。
清河营中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日志中,密密麻麻记录着多年来居民的联名诉求,甚至有拄拐老人上门反映困难,改善交通的呼声日益强烈。
(原620路公交站牌位置)
但迁站可不是小事,迁站工作面临多重制约:线路走向涉及公交运营规范,站点调整需符合交通法规要求,双层公交车的轴距限制更对新址选址提出严苛技术标准;此外,新址所在的立通路辅路需同步开展早晚高峰车流量监测,以评估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场景下的通行安全性,涉及交通流量分析、路面划线规划等多环节技术对接……“立通路北站”公交站点迁移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居民一开始对迁站点位是抱有要求和期待的,但得知了限制条件后,也理解了地区的为难之处,便主动调整预期:“只要能离小区近,怎么都可以。”
人大代表成为“破局密钥”
直至2022年,来广营乡清河营中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式成立。清河营中路社区党委终于通过代表接待日机制,将这一民生诉求精准传递至来广营乡人大代表手中,为这场持续数年的移站工作拉开破题序幕。
市人大代表安丽娟及乡人大主席胡永峰等7位代表组成专项调研小组,调研发现情况属实。原620路公交站点毗邻高端住宅区,该区域居民日常出行多依赖私家车。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世华泊郡小区居民而言,却是刚需。
面对迁站涉及的多重瓶颈,代表们发挥专业协同优势:邀请北京市公交集团技术骨干现场测算双层车转弯半径,联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公交处)法规处逐条对照《城市公共交通站场设置规范》,协调绿化部门实地评估树木修剪对行车视线的改善效果。
在2月20日首次调研座谈会上,代表们提出“安全优先、便民为要、多方共治”的迁站原则,推动北京市交通委、市交管局、市公交集团等部门打破壁垒,建立“一周一调度”的专项工作群。
“代表牵头让专业问题有了解题专班。”清河营中路社区党委书记钱凤雪感慨道。
多部门协同的“攻坚历程”
有了人大代表的牵头,市、区、乡三级多部门与公交系统迅速进入“解题加速期”。从现场办公会的清单拆解,到多轮实地测试与方案打磨,各部门以“挂图作战”的效率推进民生工程落地。
2月28日现场办公会上,代表们和乡有关部门负责人逐条拆解前期准备清单,明确树木修枝由乡绿化办限期落实、违停清理纳入交管部门专项整治。
4月16日的车辆通行测试中,代表们和乡有关部门负责人全程跟车记录刹车距离、观察辅路会车情况,当场建议调整站点标线宽度以适配双层车停靠。
4月23日,多部门再次现场办公,敲定5月6日首班车启用新站,并于24日至27日开展违停警告,28日完成清理及划线工作。
5月5日夜间,620路立通路北站完成站点挪移。
历经3个月时间的紧急密调,5月6日,620路新站正式投用。
新站点启用当日,前来乘车的居民纷纷点赞:“这就是咱家门口的公交站!”
“现在下公交就是小区门,以前的站点特偏僻,天黑了停车都不敢下车,现在不一样了,太方便了。”
5月23日,清河营中路社区居民代表对市、区、乡多部门主动作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表示衷心感谢并赠送锦旗。
来宝后记
当公交站从500米外的荒僻路段迁到小区门口时,它让政府和百姓的心近了;居民减少的不仅是10分钟通勤时间,更是百姓对治理者的信任增量。
在这场持续多年的站点迁移工作中,我们一直在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当代表的脚步丈量到百姓心坎里,民生堵点就会变成幸福支点,我们不因困难退缩、不为时间妥协,让居民的期待终不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