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政务服务行动——市区联动进大兴,激发服务新动能
2025-05-29 19: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打造规自系统“有引领、有担当、有温度、有效能”的“四有”政务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不断升级、行政效能逐步提升,以首善标准擦亮“北京服务”金名片,是深化“共学新思想 共担新使命”党建品牌、提升规自系统政务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

为推进“四有”政务服务行动落地见效,健全市区两级政务协同机制,畅通经验互鉴渠道,提高政务服务效能。近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赴大兴区开展调研,通过走窗口、交流座谈、实地调研,了解基层诉求,疏通政策落实堵点,交流优秀经验做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二级巡视员宋志红带队,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法制处、行政审批协调处、政务服务中心、大兴分局参加。

深入窗口走流程,优质服务解难题

调研组首先走进大兴区不动产登记大厅,了解窗口设置、硬件设施情况及党员先锋岗、青年先锋岗、自助服务区等特色区域。随后,调研组走进了政务大厅,了解大厅功能布局及业务办理流程,与相关负责人交流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优化服务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

共学共鉴促贯通,善作善成树标杆

调研组与大兴分局开展市区两级协同工作交流座谈。政务服务中心介绍“四有”政务服务行动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法制处介绍了《北京市坚持制度创新和数字赋能 驱动“获取经营场所”领域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改革任务及工作要求。

大兴分局介绍政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分享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及优化审批流程的经验做法。参会人员对进一步完善审批流程、优化豁免清单备案系统及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等问题进行研讨,下一步市区两级将继续协同联动,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把脉问诊寻良策,精准辅导破瓶颈

调研组一行赴同仁堂健康大兴基地,围绕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情况开展调研。同仁堂健康大兴基地是集“中医药文化体验、智能制造示范、健康服务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综合体。大兴区积极探索“M1+商业”复合用地性质,在原有工业厂房基础上增加文化体验功能的新业态,实现地块性质兼容和建筑用途转换。通过灵活调配空间功能,既能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多样化需求,又实现了空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对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创新审批提质效,升级服务畅路径

党建引领,激活服务动能。大兴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企民兴”党建品牌。在大厅窗口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严格落实廉政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业务政策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强化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制度,杜绝廉政风险;通过明察暗访,全方位监督工作人员履职,锻造作风优良的登记队伍。

担当作为,积极争先创优。大兴区在工程建设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办理建筑许可指标(2024年度)全市第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数量(2024年度)全市第一;社会投资低风险工程审批数量及全流程案例全市第一;房建类项目审批事项网办率全市第一;率先完成北京市首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事项报备案例;率先完成北京市首个“全程网办”市政基础设施类项目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延期。

贴心服务,传递政务温度。针对重点工程与民生项目,组建服务团队,提供“一对一”全周期服务,提升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在不动产登记大厅开设绿色通道,配备无障碍设施,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值班主任窗口及回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坚实桥梁。

创新驱动,提升服务效能。大兴区成立区级“多规合一”工作专班,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陪伴式服务,完成全市第一个政府代办项目。生物医药基地曼迪卡尔AI药物研发项目在区级“多规合一”陪伴式服务下,8项核心审批事项同步办结,“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打造营商环境政府服务“大兴范式”。

下一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继续依托市区联动机制,互学互鉴优秀经验,共聚创新合力,推进“四有”政务服务行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持续拓展便民利企新路径,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本内容由政务服务中心、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提供


作者: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