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遇上中医!北京学子跨界破译岐黄奥秘
2025-06-04 19:2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当针灸穴位遇上黄金分割点,当用“五行”理论探索数学奥秘,当传统中医与现代数学碰撞出智慧火花……有趣的学习就开始了。6月3日,北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联合举办“九章岐黄杯”中医数学文化节活动,学生们通过“以数解医理、以药探数趣”的方式,用现代数学破译传统中医药文化密码,从科学视角读懂古人智慧。

活动在北京学校一年级学生表演的校园版五禽戏中拉开序幕,生动展示了养生功法中的数学元素。“我来出题,你来答!”来自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2024级1+3项目的初三学生代表展示了他们结合中医药文化情境创新编制的数学题。韩沛锦、乔子航、杨子骞、赵心童等4名学生介绍了他们的出题思路,同学们进行现场解题,展开解题速度的较量。

学生赵心童手持针灸铜人,生动讲解人体中的“数学宝藏”。她指出,头顶至后脑的0.618处是百会穴,按一按可以提神醒脑;脚跟到脚趾的0.618处是涌泉穴,按一按可以缓解头晕;脚底到头顶的0.618处是关元穴,按一按可以缓解腹痛。如果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可以按揉手掌上的劳宫穴。她为同学们出的题目,正是利用黄金分割点比例计算劳宫穴的准确位置。“把穴位定位转化为数学比例,就像给中医装上了‘量化雷达’!”赵心童兴奋地说。

现代科技手段也被融入课堂,学生们使用中医诊脉仪进行了体质监测,得到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体质类型的数据。学生韩沛锦所出的题目则是运用方差等统计学方法帮助某位同学分析所属的体质,并结合“中医体质与饮食习惯”给出个性化调理方案。“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中医药健康领域,让我更加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从中获得了更多乐趣。”韩沛锦说。

经过精彩的汇报展示与激烈的解题比赛,活动评选出“九章岐黄杯”最佳汇报奖、优秀团队奖、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与会领导为获奖师生代表颁奖。

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介绍,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联合开发中医药文化综合课程,设置了传承经典、根植本土、面向科技、关注生命等四大课程模块。此次数学节,学校创新开展了“我是出题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中医整体观与数学量化思维深度融合,编制中医药情境数学题,既是数学学习的创新探索,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张毅表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密中医药文化,是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的统一;从“答题人”变为“出题人”,实现了“从解题到命题”的跨越,生动实践了北京市数学节“打破学科壁垒”的理念,为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的创新人才提供了范式。她期待,未来各区、各校能进一步拓展“跨界联合教研”“高校实验室开放”“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等平台,让创新培养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文字:本报记者 张娜;学校供图;编辑:张秋颖;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