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联动”跑出审批报建加速度,教育基建树标杆;“四维融合”建设未来场景新校园,教育强区育英才。
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生命谷核心区域,一座承载着创新教育理想的现代化校园正拔节生长。为回应科研人才对优质基础教育的迫切需求,昌平区发改委、区教委、未来科学城集团共同组建的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项目攻坚团队(以下简称“攻坚团队”)以“提速、提质、提效”为行动纲领,创新突破审批流程桎梏,为平原新城教育配套建设树立了全新标杆,获评昌平区2025年4月“快干之星”。
生命科学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虽汇聚全球顶尖产业资源,却长期面临基础教育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攻坚团队直击痛点,创新构建“机制协同、智慧预判、精准服务”三维联动工作体系,实现165个审批节点的高效衔接与无缝运转。通过“需求前置调研、多部门方案联审、全流程节点管控”的闭环管理机制,编制覆盖全流程的审批操作导则,绘制可视化审批流程图谱,成功打造施工许可“极速通道”,实现“当日申报、当日核发”的政务服务新速度,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高效审批奠定项目建设骨架,创新设计则赋予其灵动血脉。攻坚团队以“功能、生态、安全、人文”四维融合理念为核心,精心雕琢面向未来的教育空间。在功能规划上,打破传统校园边界,体育馆、报告厅等公共设施实施分时段社会开放,推动教育资源与城市共享;在生态建设方面,通过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等技术,打造“海绵城市”校园样板,将PM2.5年均浓度严格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实现科技赋能绿色运维;安全管理采用“人车双流线”智能系统,构建全方位隐形防护网络;人文设计传承北师大百年书院基因,以中轴对称布局串联全龄化学习场景,让历史文脉与现代教育理念交相辉映。这种校城融合的创新设计,不仅满足了高端人才对优质教育的多元需求,更重塑了产业园区与城市功能协同发展的全新范式。
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市级资金的精准保障与科学调度。以成本管控为核心,通过系统化整合及标准化设计,深度挖掘项目设计优化方向,降低无效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体现成本优化硬实力,让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学校建成后,将新增2160个优质学位,辐射回龙观、史各庄等多个镇街,积极践行“15分钟优质教育圈”理念,让“名校办分校”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从一纸蓝图到实体落成,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的崛起,不仅填补了区域基础教育空白,更探索出“名校引领 + 产城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攻坚团队以教育配套建设为支点,成功撬动人才安居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让“生命谷”的创新活力与民生温度同频共振,为昌平区科技创新发展与人才集聚提供了坚实的教育支撑。
图文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孙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