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丨“红芯”赋能基层治理,建外街道数智惠及民生
2025-06-17 16:1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

数字浪潮奔涌,创新动能澎湃。近年来,朝阳区大力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通过夯实数字底座、优化治理体系、赋能产业升级,全面激活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此过程中,区数据局聚焦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协同发展,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为全区数据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好支撑。在朝阳区全域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建外街道以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为本,以数字技术为用,创新建设“建外数字智脑”,打造符合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的“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全域协同、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范式。这一典型案例,不仅为区域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式,更以数据筑基擘画智慧未来图景,持续为首都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注入创新活力。


 建外街道位于北京CBD核心区,面积4.4平方公里,辖13个社区。作为国际商务枢纽,辖区汇聚第一使馆区及CBD核心区三分之二的商务楼宇(147栋),聚集30余万金融、贸易等领域高端人才;同时分布53个新老居民小区和13处平房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近20%,民生服务需求多元。

复杂的区域特质对基层治理提出多维挑战:多元主体需精准服务响应,高流动性空间需强化安全防控,经济核心区需科学研判发展态势。街道人力紧缺,传统治理模式难以为继。面对这一现实难题,建外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数智化治理新路径。借助地区综治中心升级建设的契机,建外街道创新打造“需求高效回应、问题及时解决、服务全域覆盖”的数字智脑,成功构建了涵盖安全保障、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的应用场景,实现“数脑”与“人脑”协同,“线上”与“线下”融合,推动治理理念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

一、“红点”预警智能火源感知 实现安全兜底百分百

建外街道运用智慧监督手段,有力破解主体密度大、隐患数量多、监管覆盖难等问题,筑起地区防火墙。

1.在餐饮后厨

探索“动火离人”AI智能识别安全监管全覆盖。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监测报警“动火离人”现象,第一时间上传数据,在数字智脑平台报警,同时对异常行为进行智能识别监测报警,将安全事故杜绝在萌芽状态。

餐饮后厨智能识别系统

2.在居民家中

实现老旧小区用电安全智能监测全覆盖。利用“电指纹监测”技术,重点监测居民电动车电池违规充电、超负荷用电、线路漏电短路等情况,有效遏制了火灾突出隐患。

3.在楼宇控烟区

实现问题点位智能监测全覆盖。针对违规吸烟投诉较集中的公共空间,加装多套高感知度、高灵敏度的智能烟感设备,智能感知烟雾,捕捉可疑人员图像,通过上传数字智脑平台、电话通知、短信通知、小程序提示等方式,进行报警通知,工作人员确认情况属实后,可联动实时喊话,对吸烟行为进行干预,有效降低群众投诉和因吸烟引发火灾的危险系数。

二、“红墙”保护智慧楼体监测 实现群众安居百分百

在传统人工每日巡查的基础上,建外街道为辖区综合评测危险度较高的10栋老旧居民楼全覆盖布设46个传感器,重点部位安装裂缝探针、倾角仪等感知设备,24小时监测设施和环境,对超阈值情况及时上传数字智脑预警,生成预警列表,经由专业人员到场勘测,进行情况确认,并形成对应解决方案。

危房智能监测项目点位及监控界面示意图

三、“红眼”覆盖智能街情调度 实现城市感知百分百

针对城市环境秩序问题突出的盲区、乱点,建外街道依托互联网和AI智能识别技术,整合布控智能监控探头279个,全方位“点亮”辖区23条街巷和包括5个地下通道、3个桥下空间、5个过街天桥、147个制高点在内的易忽视治理盲区,构建“立体监控”体系,实现对占道经营、违章停车、小广告、火情、突发聚集等20类情况的捕捉识别、上传派单。涉事区域负责人根据数字智脑调度和派单情况,5分钟响应、10分钟到达现场、15分钟处置完毕,处置过程和处置结果全程可视、上传平台、接受监督,有效提高了治理工作效率,保障了治理法治化和规范化。

智慧调度平台

四、“红心”关爱智慧居家养老 实现服务触达百分百

面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难题,建外街道推出一站式居家智慧养老服务,第一时间回应老人居家安全照护(水浸、燃气、火灾报警)、健康监测、生活照护、家政服务、线上挂号就医等服务需求,打通社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老人家中配备可视设备,记录老人家中活动情况,对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预警,社区养老驿站专业座席人员在终端设备上可发起对居家老人主动视频巡视,进行回应。老人也可通过视频伴护实现一键呼叫,社区全程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同时,对接社区服务中心等资源,拓展在线医疗问诊、精准伴护等服务。截至目前,已实现居家呼叫上门应答3万余次,累计实现包括“点单式”送餐服务在内的各类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万余次。

智慧养老居家服务平台示意图

五、“红窗”互联智能自助服务 实现全域友好百分百

建外街道积极推动工会驿站建设,打造了2000平米的建外i家公共区域职工之家,引入了智能工会站家系统,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服务,实现“场地智慧化管理、电力智慧化管控、设备智慧化运行、活动智慧化组织”四化管理,实现百度、高德地图线上查询、标牌全覆盖。依托北京工会12351APP,创新“工会驿站+”服务模式,一是打造“建外+SPACE”,上线“建外i家”,实现线上预约共享会议室、形体室、健身室等。二是打造“跨域”服务项目,建成AI智能法律空间站、智慧钢琴屋等主题驿站,形成品牌化服务项目20余项,提高工会驿站服务供给质量。三是建立24小时智慧骑士驿站,快递“小哥”可扫码进入,驿站内设有按摩椅、电竞游戏、照片打印、智能货柜等设备,快递“小哥”“扫码即入”,真正让友好服务“时时、处处、事事”可感可知、可达可得。

建外街道24小时智能化驿站

六、“红影”镜像数字孪生图谱 实现经济赋能百分百

建外街道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楼域共平台数字孪生可视平台”,实现147座楼宇资源联动与数据整合。治理层面,通过数字底座关联建筑、事件、组织及人口信息,实现公共资源跨楼宇共享,并打通企业、商务楼宇与税务、人社等部门的实时沟通。发展层面,依托产业链大数据分析,串联1.6万家企业贸易关系,梳理200余条产业链及6000余个细分节点,促成211家企业334个合作意向。动态可视化展示楼宇概况、产业空间及政策,推动2024年引入873家企业,填补空置空间12.2万平方米,楼宇出租率从72%提升至83%。

楼域共平台数字孪生可视平台

接下来,建外街道将持续完善基层智慧治理体系,深化多元共治格局,切实提升治理效能,为推进首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建外方案、贡献建外力量。


作者:

数聚朝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