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起的“新大众文艺”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新的增长点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它的“出海”,在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更是重要的成果。这种“出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进入到海外的普通公众的生活之中的形态,它既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又是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全球能见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新大众文艺”“出海”在当下产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历史上从未见过的。
这种“出海”的范围现在很广,在诸多文化的类型中都有展现,也出现了众多在海外受到广泛欢迎的作品。无论是网络文学当下在海外所拥有的很多忠实的拥趸,还是《黑神话·悟空》等新的游戏的流行;无论是“微短剧”的全球流行,或是诸如泡泡玛特这样的“潮玩”品牌成为时尚;无论是《哪吒2》这样的已经居于全球电影票房前列的超级电影,或是如一些中国的代表性的网络文化平台具有的影响力,这些其实都是当下“新大众文艺”的“出海”的成果。海外许多媒体讨论的“酷中国”的形象的基础,正是当下中国的“新大众文艺”的全球传播的积极效应的体现。
这些成果一是让“大众”扩展到了全球的更多的公众,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文化“出海”的受众的限制,真正触达了海外的普通的公众,这种影响力的扩展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出海也不仅仅是在全球南方得到了广泛的受众,西方的主流受众也受到了吸引。二是真正出现了各种文化类型和文化创造的“出海”,其形态多样,许多模式和样态本身就是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的原创,它们的也真正体现了文化出海的深度。“新大众文艺”的创造往往是在国内经过了本土的受众的考验,是在中国受到欢迎,为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也受到了国际的受众的欢迎。这既潜移默化传播了中国文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又具有普遍的意义,有效地克服文化上的障碍和观念上的差异,让世界各国的公众从中体验到了文化创造所具有的真实的普遍性的吸引力。
“新大众文艺”“出海”呈现了和以往文化出海不同的诸多新特点:首先是各种文艺类型和作品在不同的文艺领域中“走出去”取得了效果,体现出在一个领域中的“集聚”的效应和多领域的“弥散”的特色。其次是平台的出海为作品的出海提供了以往不具备的强有力的支撑。传播平台的出海其实保障了创作的出海。如微短剧的出海,就是以一系列微短剧的APP在海外网络中受到欢迎为基础的。平台所具有的吸引力就让它具有更强的韧性。第三,产业和科技的支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新发展为“新大众文艺”的新形态走向世界提供了文化传播的重要的支撑,而中国的巨大的生产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的优势,也为“新大众文艺”的出海提供了条件。
中国“新大众文艺”“出海”浪潮正方兴未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值得持续关注的重要的现象。“新大众文艺”“出海”是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的重要的方面,这样的出海持续地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