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记者现场了解到,今年首都师大新增软件工程、体育教育(师范)2个招生专业;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培养交叉创新型人才;新增4个未来教师实验班,加大卓越教师的培养力度;推进和优化“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项目招生;加大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
学校在音乐厅举办本科招生信息发布会。教务处处长王海燕重点介绍了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和具体培养举措;招生就业处处长臧强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招生政策以及志愿填报建议等内容。
臧强介绍,2025年,首都师范大学新增软件工程、体育教育(师范)2个招生专业。软件工程面向全国招生,学科评估结果为B类、国家特色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学位授予点,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体育教育(师范)仅在北京招生,在本科提前批A段招生,选考科目不限,考生须参加北京体育专业考试,成绩不低于本科合格线。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首都师范大学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要求,于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专业本科培养。2025年,学校再次主动对接国家和北京市人才培养需求,依托“数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软件工程博士点,以及交叉科学研究院和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等人才特区和学科特区,汇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文史、艺术等相关专业力量,组建人工智能学院。学院以“人工智能数学拓展”和“人工智能+”为特色,致力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拓展校企合作,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工智能人才。“2025年将在人工智能师范和非师范两个方向进行本科生招生。同时还将设置拔尖创新班,进行人工智能拔尖人才的培养。”臧强介绍道。
2025年,首都师范大学还新增了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物理学(师范)、英语(师范)4个未来教师实验班,着眼于为北京市培养研究生学历层次的优秀卓越中学教师。实验班施行择优培养、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小班化教学,注重个性化培养,以此凝聚校内外优势资源,推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此外,首都师大将进一步探索对优秀学生精准培养的有效路径,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和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由教育部2019年发起,旨在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首都师大共有历史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基地入选,是北京市属高校唯一拥有该基地的高校。2025年首都师大共有7类15个双学士学位的招生项目。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是经过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进行招生的项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通过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打破学科和专业边界、院系边界,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使广大考生和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学校,咨询会现场,由学校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良乡基础学部联合组成的总咨询台负责招生就业、专业优势、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双培外培计划、资助政策、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等方面政策的解读。各院系印制了各具特色的招生简章、院系介绍、宣传海报等,党政领导、知名教授、专业负责人以及相关老师为考生和家长详细介绍院系特色、课程设置、国际交流项目等情况。学校还对考生和家长的困惑,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当天,学校还开放了校史馆、美术馆、历史博物馆、书法文化博物馆、图书馆、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部分实验室、智慧教室等场所供考生和家长参观。同时,学校还专门设置了“攀登”学校改革发展成就展和校长奖学金荣誉展。
据悉,家长和考生还可以在6月25日—7月1日进校进行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也可以通过登录“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或关注“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微信公众号,或进入“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微信小程序,查看学校概况、院系设置、报考指南、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录取分数等报考信息。
(采写:郝彬;学校供图;编辑:张广林;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