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兰台读档|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冀南银行抗战时期的反假币斗争》
2025-06-26 22:4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自6月12日起,北京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联合推出“胜利烽火映山河 请听档案说——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由京津冀三地档案馆工作人员分别介绍本馆的抗战档案及背后的故事,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推出60集系列微视频,在三地新闻媒体、各馆新媒体平台播出,大力弘扬抗战精神。今天推出第9集: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冀南银行抗战时期的反假币斗争》。

这是一张馆藏于冀南银行纪念馆的假冀钞。它的背后记录了一场抗战时期开展的波澜壮阔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10元面额假冀钞(冀南银行纪念馆馆藏)

193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南银行在太行山区成立,发行“冀钞”以打破日伪经济封锁。然而,日伪当局通过制造假币、推行伪钞,企图瓦解根据地经济。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当局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以假票套购我根据地物资,对根据地货币金融产生了极大危害。1939年,日军在华北推行“以战养战”政策,设立“联合准备银行”发行伪钞,并在太原、邯郸等地秘密开设假冀钞工厂。据记载,仅1943年日伪向根据地输入的假冀钞达6000万元,利用奸商向我各根据地大量倾销,企图鱼目混珠,破坏冀钞信用,以达到掠夺摧毁根据地经济的目的。

为应对挑战,冀南银行构建政策、群众、武装三重防线:

一是立法禁止伪币、法币。1941年“冀太联办”颁布《禁止敌伪钞暂行办法》,规定“敌伪钞票在根据地绝对禁止流通”,违者依法严惩。1943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反对假冀钞紧急指示》,揭露日伪“东兴公司”伪造冀钞的阴谋,要求“边沿区严格检查,内地发动群众查缉”。

二是打造村口“货币战场”。印制《冀钞鉴别说明》,详细标注真票水纹、油墨、号码特征;在各村、集市设立 “辨认所”,通过各县高小学校、农村剧团、国民夜校等形式培训群众识别假币;边沿区实行严格检查,没收发现的假币,限期销毁;奖励发现假钞线索的举报人,对贩售假冀钞的奸商予以严惩。

三是马背银行的“生死时速”。银行职工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在反“扫荡”中护卫印钞厂和物资。1941年宽嶂山资财保卫战中,战士们为保护印钞设备壮烈牺牲,年仅28岁的粮秣股长王救农血染太行。1943年5月,行长高捷成在反“扫荡”战争中为布置和检查银行工作,不幸与敌人遭遇,壮烈牺牲,终年34岁。据不完全统计,冀南银行有87名职工在战争期间牺牲和病逝。

至抗战胜利,冀钞对伪联银券比价从1:0.2飙升至1:15,彻底扭转了货币斗争局势,打破了日伪经济封锁,支持了全民抗战,在战火硝烟中打赢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货币战争。

当太行山上的石印机声渐远,当冀钞上的油墨已随岁月泛黄,但那段用鲜血与智慧铸就的反假币斗争史,早已刻入民族记忆。从太行山的窑洞到人民币的防伪线,从 “小米加步枪” 的突围到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保卫人民财富的坚定信念。

读档人: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 档案员



作者:

北京市档案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