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检联动、数据赋能,打通护企惠企快车道。订单普法、风险预警,织密合规经营防护网。
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检察服务护航昌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区人民检察院于2024年设立优化营商环境检察办公室。该办公室坚持制度先行、机制赋能、服务提效,全面统筹涉企办案、监督与服务,有力推动法治护航营商环境,获评昌平区2025年5月“通办榜样”。
优化营商环境检察办公室成立伊始,便将建章立制摆在首位,牵头制定工作细则,创新推出“七项运行机制”和“十四项职责模块”,有效打破业务条线分割,实现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在服务企业权益保护上深度融合。通过建立涉企案件台账管理、总结报送等规范化流程,确保工作可查可控可评估,成立以来,召开协调会议10余次,开展院内专项调度6次,推动涉企检察业务高效、良性运转。
面对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检察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办理重点涉企案件。聚焦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优化营商环境检察办公室建立起提前介入机制与经济案件引导制度。其督办的打击制售伪劣商品案件、侵犯著作权案件先后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检察机关典型案例,成功树立起“昌平经验”样板。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多部门联合办案实现“提捕闭环”。截至目前,优化营商环境检察办公室已引导侦查涉企案件200余件,追赃挽损金额一千余万元,有力提升办案质效,做到精准打击犯罪,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与经济秩序。
在昌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优化营商环境检察办公室努力拓展检察服务半径,释放“府检联动”效能,有力推动昌平区优势项目加速打造,解决企业在司法全流程中的堵点痛点。一方面,与区工商联建立起服务民营企业协作机制,依托机制拓宽监督渠道;通过召开“昌平草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座谈会,深入昌平草莓协会调研等方式,主动问需于企,以检察服务精确供给推动“昌平草莓”品牌有序壮大;依托未来科学城知识产权保护联络机制及数字检察平台,构建起“四大检察”融合履职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另一方面,常态化清理涉企刑事“挂案”,强化监督立而未侦、补充侦查后久拖不结等情形,围绕行政案件违法或怠于行使监督职权等行为,提升裁量精度,针对涉破产企业执破衔接不规范情形开展类案监督,助力企业重整脱困。此外,一季度围绕恶意职业索赔现象,牵头建立“提前介入+专项研判”双机制,与多部门联动,强化依法惩治与宣传引导,通过一系列举措肃清市场经营风气。
去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检察办公室还推动了“检察+园区”“检察+行业协会”等品牌共建模式落地,累计举办企业法律大讲堂、订单式普法进园区等法治宣讲20余次,覆盖100余家企业,持续着力打造服务型法治品牌。
区人民检察院优化营商环境检察办公室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机制运行为保障、以服务企业为核心,持续擦亮“检察”法治品牌,探索出一条跨条线统筹、多部门协同、实务效能突出的营商环境司法护航新路径。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检察办公室将进一步夯实数据支撑,推进制度规范化落实,为昌平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与司法供给,以与时俱进的检察工作护航昌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文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李佳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