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个精神”践行匠心育人使命——护理家政教师党支部圆满举办党群学百人主题讲座
2025-06-28 19:2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为深化党建引领与专业教育融合,护理家政教师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专业、党员带动师生"为目标,近日,组织开展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专题讲座,特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乔东教授为师生解码“三个精神”内核,推动党建工作与技能育人同频。

▲讲座现场

精神铸魂:“三个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重构

▲讲座专家乔东教授

乔东教授结合《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核心观点,从新价值、新内涵、新路径三个角度,以历史纵深与现实观照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从革命年代 “边区工人一面旗帜” 赵占魁到新中国成立后 “铁人” 王进喜,从改革开放时期“蓝领专家”孔祥瑞到新时代“95 后”全国劳模曾俊钦,不同历史坐标下的劳动者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平凡岗位构筑起精神丰碑。这种精神谱系既延续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的传统劳动伦理,又在数智化时代焕新为高铁研磨工匠宁允展 0.05 毫米的精度坚守、郭锐将零件精度从 99% 提升至 99.9% 的极致追求,形成从朴素劳动情怀到现代职业精神的价值跃迁。

百人联动:师生共话使命担当

护理家政教师党支部还组织参与讲座的百余名师生分享交流心得体会,巩固学习成果。

▲师生分享讲座心得

家政专业教师李丹华

聆听乔东教授讲座,我对“三种精神”有了深刻认知。劳模精神中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品质,劳动精神里崇尚劳动、诚实劳动的理念,工匠精神中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态度,都让我深受触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劳动者职业素养的核心,更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灵魂。作为家政专业教师,我要将这些精神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勤学技能,在平凡岗位追求卓越,以“三种精神”培育高素质家政人才,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护理专业教师任慧玲

学习乔东教授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这三种精神犹如璀璨星辰,照亮奋斗征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富。

大国工匠徐立平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极其危险的岗位上精益求精,用精湛技艺诠释工匠精神;袁隆平一生扎根农田,以创新突破和无私奉献,将劳模精神发挥到极致,这些鲜活事例让我深刻认识到,劳模们在平凡岗位上,以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的品质创造非凡业绩;劳动精神更彰显了每一份劳动的价值,无论是科研创新还是基层服务,都值得尊重;工匠精神则指引我在工作中精雕细琢、追求卓越。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我将以这些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在日常工作中主动钻研技术,积极创新方法,以踏实奋进的姿态,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24级护理专业学生赵悦

劳模精神教会我的是对职业的虔敬,这种虔敬不同于世俗的功利计算,它源于对工作本质的深刻理解——任何职业都是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齿轮。作为大学生,我们常常陷入“大材小用”的傲慢,却忘记了任何岗位都能成为绽放生命价值的舞台。那位变电站工人让我明白,职业不分贵贱,区别只在于我们赋予它的意义与尊严。

23级家政专业学生林佳倩

讲座中提到的“勤学苦练、专注专业、勇于创新、感恩奉献”四个关键词,为我的个人成长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只有感恩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精神不仅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刻苦,不断积累知识;在工作中,我们要专注专业,不断提升技能;在生活中,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在社会中,我们要感恩奉献,回报他人和社会。

本次活动是护理家政教师党支部党群学系列主题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护理家政教师党支部将进一步引导师生把学习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劳模先进为标杆,学习先进、赶超先进、锻造作风、提能奋进,带动精神传承、素质提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学院建设发光发热。


作者: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