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医患沟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以赛促学 探索“未诉先办”服务新范式
2025-06-30 10:0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6月25日,“丰台区医患沟通技能大赛”决赛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丰台区医院管理中心与北京医患和谐促进会联合主办,旨在持续推进《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实施,全面深化“接诉即办”源头治理工作,积极探索“未诉先办”服务新范式。赛事自2024年年底筹备以来,历经培训、初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提升。

在大赛筹备阶段,丰台区医院管理中心邀请北京医患和谐促进会专家团队开发培训课程,为全区医疗机构开展专项培训。2025年3月正式启动后,获得全区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初赛阶段共收到76家医疗机构报送的84组参赛项目,经初赛专家严格评审,最终28组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现场通过沉浸式情景模拟、标准化患者互动、突发医患矛盾处置等创新形式,全方位考察医生在沟通服务、人文关怀和应急处突等方面的专业素质。此次大赛突破传统竞赛模式,首次从清华校园内部走向社会医疗机构,实现了从“教学演练”到“临床实战”的跨越升级,有助于将“未诉先办”理念真正融入实践需求中。

专家云集 共鉴沟通新高度

决赛现场邀请了丰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医患和谐促进会及丰台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相关领导与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同时,邀请了来自丰台区各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领导组成大众评审团。为提升赛事专业度,大赛还特邀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北京市健宫医院的资深医患沟通专家组成标准化患者团队。通过高度还原真实医患沟通场景,使参赛选手得以在真实、专业的沟通情境中全方位展现其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能力。此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精心打造了高度仿真的医疗场景,配备转运床、患者病历、诊室桌椅及通讯设备等全套专业道具。

分组竞技 临场考验见真章

决赛采用分组竞技模式,28位选手根据医疗机构等级分为A、B两组进行角逐,分别在上午和下午完成比赛。选手通过抽签确定上场顺序后,需现场随机抽取案例题目,并立即上场进行比赛。这种“双盲”赛制设计,既考验选手的专业知识储备,更重点考察其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决赛共设16个真实案例,内容涵盖家庭医保共济、治疗方案沟通、保护性医疗、分时段预约诊疗、未成年人保护、AI问诊等临床常见场景。案例设计从依法执业、政策解析到医德医风、道德伦理、专业素养等多维度考核医务人员综合能力,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大赛特别设置了专家点评环节,在每位选手完成比赛后,专家评审团均给予专业、细致的现场反馈。专家团从沟通技巧、人文关怀、专业规范、依法执业四大维度展开深入剖析,既肯定选手亮点,又直指问题核心,为全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堂生动的医患沟通实训教学。专家在点评中强调:“医务人员应当精准判断患者诉求的合理性,采取差异化处理方式。对于合理需求要全力满足,展现服务温度;对不合理诉求则要依法依规妥善解释,彰显专业高度。”专家进一步指出:“当前医务人员既要持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也要同步加强沟通能力培养,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将医患矛盾化解在第一线,才能真正实现‘未诉先办’的目标。”

全区学习 以赛促学强技能

本次大赛采用“线上直播+线下观摩”的展现方式,决赛实况通过线上平台向全区医疗机构实时转播。直播期间人气持续高涨,全区近300家医疗机构组织医务人员集体观摩学习,营造了“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浓厚氛围。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丰台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探索了新路径,更为推进“接诉即办”源头治理,践行“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提供了实践范例。

丰台区医院管理中心主任李志新在赛后总结中指出:“决赛现场涌现出多个具有示范价值的医患沟通案例,后期将遴选优秀经典案例并制作教学资料,在全区推广,持续深化成果转化,为提升人文关怀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丰台经验’,并让‘丰台经验’在实践中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编辑 原梓峰

审核 赵宇航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