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国国际零碳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威海校区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推进零碳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共商联盟发展新范式”为宗旨,来自40余家联盟理事单位的代表,包括知名专家学者、技术领袖与一线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零碳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校长孙承武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韩国湖西大学、韩国世翰大学等国外高校在线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会议由学校常务校长刘先义主持。
孙承武在致辞中强调,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期,中国“双碳”战略深入推进,零碳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迫在眉睫。联盟的成立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零碳产教融合既是使命责任,也是重要路径。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将充分发挥发起单位作用,依托“专业群+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与联盟成员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零碳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工作。未来,联盟要着力构建零碳产教融合生态圈、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树立合作新标杆,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职教力量。
对外经贸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指出,中国国际零碳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的必然举措。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匹配产业快速迭代需求,联盟将通过专家委员会引领,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培养适配低碳产业的高质量人才。他表示,将带领团队紧密跟踪政策与技术趋势,牵头开发课程体系、共建实践基地、研制行业能力认证标准,并总结推广可复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为职业教育改革贡献新范式。
中国国际零碳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秘书处孙仁金教授汇报了联盟筹备情况,并按照章程完成了理事会选举。
会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当选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山东省政协委员、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教育部职业教育行指委委员、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长孙承武被聘任为理事长。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开发区、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中国石油山东销售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校长张绍秋,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主任助理、处长赵丽霞,山东置信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鑫山循环经济产业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山东鑫山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宋安平,中国石油山东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波,中国洪堡国际零碳园区专委会执行秘书长常城等被聘任为副理事长。同时,对外经贸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被聘任为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常务校长刘先义被聘任为联盟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仁金、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外联部主任李珂被聘任为联盟副秘书长。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主任助理、处长赵丽霞围绕“融合·创新·担当”向联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产教融合为根基,打造零碳人才新生态;二是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赋能产业绿色转型;三是以全球视野为坐标,贡献中国减碳智慧。
中国石油山东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波表示,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坚决贯彻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未来将依托联盟平台,共享新能源项目资源和实践经验,为产教融合提供实战平台,全力服务联盟发展,助力培养零碳产业人才,共同肩负起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责任。
会议期间,山东外事职业大学2025级“国际零碳试验班”正式开班。该试验班由25名跨专业本科生组成,课程涵盖《碳中和概论》《能源转型与碳足迹》《国际碳减排与核算》等,并辅以企业实训、专家讲座和国际交流,构建“专业课程 + 专题讲座 + 实训实践 + 竞赛提升 + 专家指导”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力求培养掌握零碳核心技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与会代表共同审议通过了《中国国际零碳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章程》,并围绕联盟运行机制、应用人才培养路径等进行了专题研讨。
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联盟成员搭建了高层次的合作交流平台,也为零碳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将依托此次会议成果,进一步深化与联盟各方的协同育人、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为推动国家零碳事业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撰稿:张晓青
摄影:吕海洋 林建浦